爱尚小说网 > 我是光绪的替身 > 第32章 丁汝昌

第32章 丁汝昌


第二天起床之后,吴大佛酝酿了一下,决定找个时机和李鸿章说一下,自己还是回京城去操办太后的寿诞比较好。这时来了个小厮,说丁汝昌请吴大佛用早饭。吴大佛心想,丁汝昌向来对自己不假颜色,今日真是难得客气啊。于是欣然前往。

        来到餐厅,只见丁汝昌一人端坐在餐厅中间的四方桌旁,四方桌上用银盖子盖着两个盘子,周边四个侍女服侍着。丁汝昌见吴大佛进来,起身拱手道:“吴参谋,早。”

        吴大佛也拱手道:“丁提督今日好早,是晚辈睡过了。”

        丁汝昌伸手事宜吴大佛坐在四方桌对面:“海上天亮得早,所以人也起得早,这么多年下来都习惯了。”

        宾主坐定,侍女将银盖子揭开,原来早餐是牛排。

        “吴参谋,以前吃这个吗?”

        “我觉得还行,我老婆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吃,都快吃吐了。”

        “哦?听起来吴参谋家境殷实啊。”

        “丁提督如何得知?”

        “能将牛排吃吐,可不是普通人家。”

        吴大佛明白了,忙说:“哦,丁提督,是这样的,我们那牛排便宜,去那种环境很好的店里吃,还有饮料和面条、鸡蛋之类的,也就,也就大概十斤稻米的价格吧。”

        丁汝昌停下手上的动作:“牛肉如此低的价钱?你们如何做到的?”

        吴大佛嚼着牛肉思索了一下,说:“我们那,全国一年生产的粮食够全国百姓吃三年,而多出来的粮食就拿去养猪养牛,好像是五斤米可以养出一斤猪肉,七斤米养一斤牛肉,这是国内的。有时候很多人不喜欢吃国内的牛肉,就吃进口的,美国的,澳大利亚的,日本的最贵,我觉得味道也就那样,凡夫俗子,吃不出什么区别。”

        丁汝昌怔怔地看着吴大佛,过了半天才回过神来:“你们粮食这么多?那一亩田产多少斤?“

        “大约是一千五六百斤吧,不过那种米不好吃,好吃的大约一亩一千斤左右吧。”

        “一千多斤?现在的水田亩产不过两三百斤,你们怎么做到的?”

        “嗯,第一,兴修水利,多了可以排,少了可以补,田里都有水,不怕水旱灾;二,打农药,不怕虫和杂草;三、用化肥,增产;四嘛,那就得感谢袁爷爷了,他育的种子好,真是好种,养活了全国人民。大概就这几个吧。哦,还得加上一条,科学的田间管理,各个地方都有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去指导农民种田打药施肥。反正政策很多,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让农民能多产粮食。”

        “看起来你们那时候,真的是个好时代。”

        “您的后人也享受到了,因为您以及您的同僚们的战斗和奉献,才使我们有那样的生活。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看得远。”

        丁汝昌挥手让侍女们退下,吴大佛知道他有正事要说,于是也让王全跟着侍女去吃早饭。

        于是餐厅里就只剩下两人,丁汝昌说:“你在北京时说过,大清必败,那我们水师出击,有何意义?”

        吴大佛咽下嘴里的牛肉,擦擦嘴,端正地坐着说:“任何一次抗争,哪怕失败,也不是没有意义。那年,致远舰在海底被发现,潜水员捞起了致远舰上的几块盘子碎片,拼起来就是‘致远’二字。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看到了这个标志,很多人把它印在衣服上,贴在房间里。虽然致远舰沉没了一百多年,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个图腾,让自己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丁提督、还有刘总兵等等将领--请原谅我记不全所有的人--都是为国而战,为民而战的人,您以及您的后人都记载在史书上。而那些卖国求荣、临阵脱逃的人,虽然他们也记载在史书上,但是没有人会去纪念他们,他们的后代也以此为耻。正因为有了正反对比,才让我们这代人能看到你们所经历的历史,才愈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

        丁汝昌说:“那我水师,就得抱着必死的决心出航了。”

        吴大佛说:“从历史上看,任何一场大海战,都能决定两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命运。格拉沃利讷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白江口海战等等,都一举奠定了一个地区几百年的局势。历史上的黄海海战也是这样,北洋水师战败,失去了制海权,然后日本在山东、辽东登陆,击败了北洋陆师,中国战败求和,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从而导致各国列强更进一步地侵略中国。从另一方面来说,帝国主义的压迫也导致了中国人民的灾难和觉醒。因为中国人从来不会坐以待毙,所以中国人民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寻求驱逐列强,独立自主的道路。这一切,直接的起点就是甲午海战。”

        丁汝昌说:“若是战败,俺岂不成了国家罪人?”

        吴大佛摇摇头说:“北洋水师的失败,有你的原因在内,但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错。大清从上至下,错的人多了,只不过你站在前台而已。”

        丁汝昌叹气说:“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你要俺怎地,为难人也不是这个为难法啊?“

        “我只能说,如果可以的话,请丁提督做好自己作为一个中国军人的本份吧。”

        具体该怎么做,丁汝昌和李鸿章势必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是个外行,不宜多插嘴。

        早饭过后,丁汝昌召集主要军官继续开会,李鸿章说:“我今日就要去旅顺了。朝廷催我们出战,我自会应付,对于日本舰队的敌情,你们要多加研判,谨慎行事。”

        然后对吴大佛说:“吴参谋此来抓住日本间谍,立下了大功,我会向皇上为吴参谋请功。你知道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不知有何提议?”

        吴大佛说:“我不是学历史的,所以对这段历史也只知道个大概。我也不是学军事的,这里这么多专业军官,所以打仗方面的事也不敢瞎说。我就说一点点个人想法吧,仅供参考。之前在勤政殿,我提出了‘总体战’的思路,就是利用中国的大,来抵消日本的强。比消耗,他们总是比不过我们的。但是朝廷有自己的考虑,不可能完全按照我的意思去做,所以现在朝廷要求水师出战,与联合舰队决战。我的想法是,我大胆一点哈,陆师已经全部退出了朝鲜,集中于鸭绿江西岸,如果我们的战斗力大大强于日军,自然可以从平壤或者仁川这里登陆,抄他们的后路。这一点需要水师打败联合舰队,获得黄海的制海权。但是陆师的战斗力实际上是弱于日军的,登陆之后,后勤物资的保障很成问题,因此直接登陆很可能会导致失败。所以我不建议登陆,既然如此,水师也就没必要前出黄海去冒险决战。我以为,只要鸭绿江防线能守住,大连旅顺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节点,我们就可以依托大连和烟台之间的一串岛屿守住渤海,与日军形成战略相持的态势。只要进入战略相持,我们就能跟日本人耗,那大清国的大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了。若是急匆匆去求战,就是正中日军下怀。他们虽然军队强,但是国力弱,经不起消耗,他们才是最想跟我们打速决战的人。只要进入战略相持,他们承受不住了就会求和,那样我们就有优势了。“

        丁汝昌说:“朝廷催我们出战的电报是一天两封。若是迟迟不战,吴参谋,北洋水师会被扣上‘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帽子,那样于战局更是不利。”

        吴大佛指着地图说:“丁提督,从威海到鸭绿江口,有多远?”

        “一百八十海里。”

        “定远镇远来回跑一趟要多久?”

        “若按巡航速度,十节,往返需要三十六小时。”

        “水师的舰队里面,我知道定远镇远速度不是最快的,所以我想,可不可以让跑得快的去巡海,就绕着这两个地方兜圈子,那些跑得慢的就去支援安东的陆师,用舰炮轰击日军?我的意思是,我不懂海战,在舰队的运用上,除了进攻,能不能防守?反正在后世,用战舰上的大炮支援陆地作战是常有的事。”

        刘步蟾说:“朝廷要我们出航,但是进攻、防守、巡海,还是支援陆师,这得由我们根据战场形势来确定。吴参谋的是这个意思吧?”

        “正是,正是。”

        这时,一个军官送来一条消息,丁汝昌看了之后,对李鸿章说:“昨日那个日本间谍招供了,他叫宗方小太郎,负责对水师的情报进行刺探。”

        李鸿章说:“他都知道了些什么?”

        丁汝昌说:“就是一些表面的东西,船只,吃水,编制等等,我们还没有制订作战计划,他自然无从得知。”

        李鸿章说:“今日所定之计划,必须保密,越少的人知道越好,切切注意。”

        丁汝昌说:“众将官听令,今日所谈之事,必须严格保密,违者军法处置。”

        “嗻。”

        吴大佛见时机合适,便说:“诸位大人,我在这里能做的有限,能说的也都说了,太后的寿诞就要到了,我还得去筹备呢。太后高兴了,将士们在前方才能安心打仗啊。”

        李鸿章说:“吴参谋说得有道理。禹廷,安排船只送吴参谋回天津吧。”

        丁汝昌说:“是。”


  (https://www.23xsww.net/book/94821/94821465/31517235.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