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雁横塞 > 第十四章 常闻荀令君

第十四章 常闻荀令君


  “尚书令。”一名男子行礼作揖。

  身穿三品官服,正在批改公文的荀筠停下了手中的笔。

  “怎么了?”荀筠问道。

  男子向前一步,神色有些慌张的说道:“令君,秦国派人来了。”

  “什么!”

  荀筠一惊,他连忙起身离开座位,拉着男子到茶桌旁坐下。

  “侍郎,这到底怎么回事?仔细说来听听。”

  肖侍郎显得更加紧张了,连忙说道:“晋国关隘传来消息,说是秦国的使队正在穿过晋国,朝金陵赶来。”

  荀筠沉吟了一声,又问道:“陛子知道这事吗?”

  “这事还是郭将军私下传信告诉我的,想来陛下应该是知道了,不过宫里到现在还没有传出话来。”肖于永想了想回答道。

  “郭将军...”荀筠轻声念道。

  “荀令君,我们还需要请示陛下吗?”肖侍郎问道。

  荀筠一摆手:

  “不用了,郭将军是陛下的近臣,没有陛下的恩准,郭力士还不敢向你透这个风。”

  荀筠感叹道:

  “陛下这是在等我们去解决啊!”

  刚过而立之年的荀筠便是大唐的礼部尚书,虽然没什么实权,但足以看出大唐皇帝对他的赏识和器重,而立之年的他便是三品尚书,倘若再打磨打磨,立些功绩,再过几年,大唐的宰相或许荀筠也有资格去争一争。

  如今大唐的朝堂讨论最多的自然是五国会盟之事,这可是大唐复国以来的一大要事,一旦拿捏到位,大唐从中获得的利益以及地位提升的可不是一星半点,而一说到五国会盟,就更少不了对这个大唐有史以来最年轻尚书的议论,颍川大族出身的荀筠,他背后的士族在科举制度并不尽善尽美的大唐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可以说荀筠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更代表了他身后那个为大唐提供了两百多年官吏的颍川士族......

  已经深夜了,荀筠放下了手中的笔,等待笔墨干了之后,他便将信对折放入信封里,然后为信封提上字,最后将手里的信交给肖侍郎。

  “安排人把这这封信交给柏乡的荀环将军,务必要快!”荀筠吩咐道。

  肖于永拿着信作揖领命。

  正在此时,荀家的管家从门外低着头走了进来。

  “家主,郭力士大人来了。”管家瞟了一眼肖侍郎低声说道。

  “哦?”荀筠迟疑了一下,而后豁然一笑。

  “那快请郭大人进来!”荀筠吩咐着。

  管家低头领命走了出去,侍郎望了荀筠一眼。

  “不用回避。”荀筠笑道。

  肖侍郎闻言退到一边,很自然地将信塞到袖中。

  荀府外负手而立的郭力士,望着府门外两座高大威武的石狮,嘴角处闪过一丝笑意。

  这位大唐皇帝最受宠信的近臣,自认为没有人比自己更理解圣上的执意。

  衣着华丽的荀府管家大步从府里走出来,郭力士不着痕迹地朝管家身后瞟了一眼,他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让将军久等了,家主有请!”管家微微躬着腰,礼仪很得体,但这位皇帝近臣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有劳了。”郭力士一卷衣袖,大步走入府中。

  ......

  “尚书大人,今日可好啊!”郭力士满脸堆笑,远远地便朝着荀筠行礼。

  “圣人有道,我们做臣子的自然安好。”荀筠含着笑抬手还了礼。

  “郭大人请!”荀筠探着手,请郭力士上座。

  郭力士哈哈一笑,便坐了下来。

  在门外侯着的管家挥了挥手,几个下人便端着茶具走了上来。

  郭力士端起茶杯,看了一眼杯中不断浮沉的茶叶。

  “尚书大人,我也不绕圈子了。”郭力士轻轻抿了一口茶。

  “这些日子尚书大人为了会盟之事操碎了心,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想必荀令君已经做好周全的准备,但是此次各国使臣前来会盟,安全自然是第一要务,而且会盟事之远大,并非几人几力便能够完成的。”

  郭力士端着茶杯,轻吐了一口气接着说道:

  “荀令君要是需要协助的话,我这个挂名的将军,到也可以为大人想想办法。”

  荀筠暗道一声厉害。

  “那得有劳将军了。”荀筠脸上挂着笑,站起身来朝着郭力士轻轻一拜。

  “哎!荀令君!你我共事莫要太过客气。”郭力士摆了摆手,故作生气道。

  “是我太过俗套了。”荀筠认真道。

  此言一出,惹得两人同时放生大笑,在一旁早就如坐针毡的肖于永也只好跟着笑了起来。

  ......

  ......

  荀筠侍郎两人站在府外,目送着载着高力士的马车远去。

  随着马车走远,荀筠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浅,最后完全化为平静。

  那个平时不苟言笑的荀筠又回来了。

  “大人,这封信还送出去吗?”侍郎抬了抬袖子问道。

  “不用了,明天让郭大人去安排这个事情。”荀筠说道。

  他又补充了一句。

  “郭将军可要比咱们快多了。”

  肖侍郎点了点头,忍着困意向荀筠请辞了。

  不苟言笑的荀筠点了点头,等到侍郎走后,这位在众人看来前途一片光明的三品大员,独自在门外站了很久。

  望着满天星辰的天空,荀筠喃喃道:

  “字字不言君,句句又是君。”

  ......

  ......

  古杨塞

  这个大唐领土的最西面端的一个小型土垒。

  如今这么多天过去了,秦国的车队才刚刚进入大唐边境。

  一千余人的车队穿过晋国全境,终于来到了这里。

  陈庆云望着前方不远处的土制堡垒,便传下命令。

  队伍开始减慢速度,朝着土垒的方向缓缓前进。

  车队后方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快速驱马赶到了陈庆云的身边。

  “殿下,晋国的兵马退去了。”男子说道。

  陈庆云闻言点了点头。

  “钟正,国内的战事有新消息吗?”陈庆云问道。

  “君上已经将戎西族赶到青海了,但到目前为止,戎西的主力一直没有出现。”钟正如实回答道。

  “还是和之前一样,没有一点变化。”陈庆云眼中闪着光亮。

  “不出意外的话,戎西人应该准备在青海山那里和父皇一战,那里除了有几座山之外,剩下的便是广阔的原野,原野之上,最适合骑战!”

  陈庆云暗暗思索着,念头至此,他突然觉得又很可笑。

  “难道这戎西人没见过大秦重骑吗?”

  “南疆怎么样了?”陈庆云又问。

  相比较于西边,陈庆云更关心的是南方的情况。

  南疆地形复杂多变,毒虫疟疾肆行。

  西伐去了不过七八万人,况且原本西线就有五万兵马了,而南征参战的将士足足有十几万人!

  南疆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

  “殿下,还没有传来消息。”这位秦君亲封的右折冲说道。

  陈庆云同样点了点头,便朝着那座离他们越来越近的土垒望去。

  夕阳的余晖打在并不高大的土垒身上。

  “还有三天,不能再拖了......”


  (https://www.23xsww.net/book/82/82670/540965883.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