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 > 第1章 青春,困斗兽-13

第1章 青春,困斗兽-13


随着学生们放假,县城的年味也变得越来越浓了。
  南漳是一个千年古县,原是古楚人的发源地,绵延的荆山不仅孕育了蛮河、漳河、沮河等众多河流,还孕育了和氏璧此类风物。虽是千年古县,但是近几年随着新移民的加入,这片古楚地也是不断经历新生,经过世代楚人的劳作,这里所呈现的并非“穷山恶水”的景象,而是一派“金山银水”的好气象。
  春节对于南漳来说,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像是古楚人在新时代的风貌展现。
  南漳的年味很浓,而这种浓,自腊八开始,一直延伸到正月十六。吃完腊八粥,家家户户开始进入过年的忙碌场景中。原本深居荆山深处的农人也会就此出山,带着备好的山货进城,用自己一年的辛劳换取不错的收益,也正因为如此,平时街头少见的山珍异味悉数出现,再加上通过货运公司运进来的外地新鲜玩意儿,让这样的春节变得丰富多彩,也令孩子们满怀期待。
  说到期待,孩子们最喜欢的莫过于每年春节期间在文化乐园驻扎的马戏团的表演,似乎是大人们为了讨好孩子特意变魔术般整出来的一样,往往只是一个晚上的时间,街头巷尾便开始充斥着喇叭声和锣鼓的喧闹声,在孩子们的眼里,这大概才叫过年。
  当然,单有马戏团制造的喧闹声远远不够,街头那些随处可见的、以往所不能常见的吃食,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有着更大的吸引力,这也是考验大人们口袋实力的时候,很多家庭都会在这个时间放任孩子们一下,毕竟,过年不是天天都有的。
  过年的县城也是一年中最为拥挤的,好在那个时候私家车不多,否则整个县城一定会出现交通瘫痪的现象,即便如此,许多单位上的车都会在这个时间段选择绕行的方式,如果哪位司机不信邪硬要闯入,只能恭喜他,没有一天的时间,他的车是断不能驶出拥挤的人群中。
  说到拥堵,也就是那几条传统的街道,这里面也就以万山街为主。
  前面曾经讲到,这万山街是县城的核心地段,不仅单位多,早期的户外个体市场也是以电影院以东的路段为主体而建立的。郭春华的摊位就在这里。从腊八开始,这里的人流一天比一天多,高峰时段往往出现在廿六到廿九的时候。很多单位虽然没有放假,但管理上没有平时那么严格,很多人都会在上班的时间偷偷跑出来置办年货。那时候的机关单位不像现在事务繁多,领导们也都睁只眼闭只眼,有时候即使在街头相遇,也只是笑着拍下对方的肩,做下属的虽然会有些不好意思,但好在领导给面儿,也就相互寒暄而过,到了春节自然免不了买上好酒好烟去领导家巩固关系,以便来年的日子更加好过些。
  除了这段市场外,新修的便河路,从万山街口一直到农贸市场,以及与万山街相接的和平路,一直到和平桥下的土产公司门口,都是人流最为集中的地方。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万山街日杂公司一带主要售卖锅碗瓢盆、日常用品;和平桥土产公司是卖土货、山货的地方;大巷子口豆腐社的豆腐绝对是口感最好的;东门口新华书店是年画、对联、门神最集中的地方;如果要买新鲜的蔬菜,可选择的地方就比较多,大巷子、东门口、和平桥、便河路农贸市场菜品绝对能让你挑花眼;买家电、自行车就还是得到万山街上的五金公司;买衣服就得到万山街以西的户外市场,可选择的范围及价格比起城内的几家商场都要宽泛许多;当然,过年总少不了鞭炮,买这个倒是方便,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一个或是多个鞭炮摊儿。南漳以前也有自产的鞭炮、烟花出售,后来浏阳、东莞以及江西的鞭炮进入市场后,县里自产的鞭炮反而销量大降,最后便无声消失了,这似乎也正验证了市场法则,变则进,不变则退或亡。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两件事,吃的、玩的。而这两样全都集中在电影院、文化乐园和白阁门一带,白阁门更是孩子们的天堂,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这里的游戏厅和录像厅越来越多,很多孩子痴迷、流连于此,也因此改变了很多孩子的命运。
  像何志彬、郑雨这样的孩子,白阁门这种地方像是个绝缘体,在他们整个学生时代从未踏入这里半步,即便是两人在街上闲逛时也都会避开这条小巷,他们都很清楚,那个地方就像是个可怕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涉入其中,恐会难以自拔。郑雨唯一一次进入这个地方是为了寻找逃课的郑晨,在他把郑晨从游戏厅中拽出来后,他就发誓有生之年绝不再踏入这里半步,并且让弟弟也做了同样的誓言。
  孩子们忙着准备期末考试,大人们则张罗着置办年货,所有人都是冲着过一个和和美美的春节而去。大人们自然是希望孩子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最好是能拿一张或是几张奖状回来,这样的话,春节就有了向亲朋炫耀的资本;而孩子们也希望期末能考一个好成绩,这样的话春节就能拿到较为可观的压岁钱。

  基本上过完腊八之后,每个家庭都会开始采办一些肉制品用来制作腊味。南漳的腊味分两种,一种是用盐腌制的腊味,制作上很简单,买些鸡、鸭、鱼、猪肉,洗干净后用盐涂满,然后用铁丝做成挂钩把这些肉挨个儿挂在通风或是阳光能照到的地方,等这些肉食风干后就可以用纸箱收藏起来,这些腊味大多不是为了春节食用的,而是为了来年,特别是年中经济拮据的时候,用这些腊味随便掺一些蔬菜都会是一道不错的美味,当然,腌制腊味的时候自然少不了买些小肠回来,用上好的猪肉拌上河南人制作的十三香,把小肠清理干净后制作成美味的腊肠。当然,这种腊味的制作方式仅限于县城的居家。
  这第二种制法是荆山深处的农人所特有的方式。他们会在冬季的荆山里寻找散落的松枝或是果木的残枝,然后在自家的院场用土砖垒一个火坑,再在火坑上用竹竿或是粗壮的松木搭成支架,把鸡、鸭、鱼、猪肉或是男人们在山上猎到的野物挂在支架上,火坑里堆满了山上拾来的松枝或果木残枝,点燃后,火的温度和升腾的木烟会将悬挂着的肉食包裹,这样的场景会持续很久,往往需要一整夜或是更长的时间,腊味才得以制作而成。这样的腊味虽然品相一般,但食用起来口感很好,还会有一些淡淡的松木或是果木的香味。燃烧后的木灰也不会浪费,农人们会用它们制作皮蛋或是腌制豆腐、豆干或是制作魔芋,而这种腊味和用木灰制作的腌制品也只有在腊月,县城的集市上才得以见到。这个时候,就得看谁起得更早,或是谁与这些腊味更加有缘了。有些人家因为上一年就已与农人做好预订,所以在腊月里,他们不需要在集市上四处寻觅。农人们十分守约,一定会在约定的时间内把做好的腊味送到这些人家的家中。
  郭春华因为一直与这些农人打交道,在腊味的获取上自然有着其他人羡慕的优势。一开始的时候,是农人们自发在腊月赶市集的时候送一些腊味给她。后来有些城内的顾客知道她有这种资源,便托付她提前与这些农人们代为预订一些腊味。她并没有想到从中渔利,只是在两边成交的时候都会对她有所“表示”,对于这种“表示”她一直拒绝接受,觉着这不是自己应该赚取的利益。时间久了,找她的人多了,而且人员也越来越复杂了,再加上她觉着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只是起到一个搭桥的作用,两边都是自己的顾客,而自己的出发点也非获利,就没有收取预订人的订金,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预订后反悔的情况。
  开始的时候,这种情况不多,郭春华都会自掏腰包把这些腊味买下,送人或是自己留着食用,但是这种情况多了以后,自己就感觉到有些吃力,但是又不忍心让这些农人带着失望回去,她只好求助弟弟郭春天,好在郭春天在市里也积攒了些人脉关系,倒是帮她消化了不少。
  在这件事情上,郭春天向姐姐表达了强烈的支持愿望。也可能是他在财政口工作的缘故,看问题的角度总会有所不同,这也是他获得饶小玲芳心暗许的一个重要原因。郭春天觉得这对于姐姐来说,应该会是一条新的出路。他一直都很心疼郭春华,也一直念着姐夫郑天顺的好。大学四年,如果没有姐姐、姐夫对自己的支持,他很难想象如何完成学业。而现在,他觉得应该找机会回报姐姐一家,当然,这一想法得到了饶小玲的支持。
  郭春华在弟弟的支持下,在这件事情上迈出了第一步。算起来,今年是她从农人手中收购山货的第二年,弟弟成了她资金上的后盾,今年二妹也加入了资金支持的阵营,再加上自己摊位的收入,郭春华有了与之前不一样的底气。
  真正和农人建立起利益关系是在今年,特别是入冬以来,正好郑霜退学后帮郭春华在摊位上盯着,她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倒腾这些农人送过来的山货。为了不影响摊位的正常运营,从春天开始,她就逐渐带一些确定好合作往来的农人到家里认门,当然,对于每一位来访的农人,她都以当时最大的能力给予招待,这也让这些农人对她更加信任和尊敬,这样一来,家里就成了山货交易的地方。
  从今年开始,在郭春天的建议下,郭春华扩大了山货的收购范围,除了以往的腊味外,还增添了不同季节的野果以及山菇、木耳、茶叶等货品,就连一些农人自己制作的日用品在征求郭春天的意见后又被加进收购名单。
  今年的订单在郭春天和郭春芳的努力下增加了一倍多,这让郭春华变得十分忙碌。好在这几年春节都是在娘家过,不仅她,郭春芳一家也被父母叫了回去,邱连发因为老家离得远,自打有了女儿邱果后就再也没在春节的时候回去过了。也正因为这样,三家人在春节的时候凑在一起,老老小小的,加起来也有十几口人,这让郭守义老两口颇感满意。也是幸好郭守义有远见,三年前就把原来的房子扒了,重新建了一幢前后带院儿的三层楼,这样一来,不管什么时间,郭春华他们姐弟仨回到家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唯一让郭守义感觉稍显不足的是,郭春天和饶小玲在家的时间不多,其实他也能理解自己的孩子,毕竟饶小玲家也就她一个孩子,人家的父母也是需要儿女膝下承欢的。

  郭春芳对于父母的这个大家庭一直心存愧疚,感觉自己对这个家庭的贡献不大,有时候甚至会拖累着大家,不过,她也很清楚,父母和弟弟、妹妹们都很爱自己,自是不会计较这些,但是作为家中的长女,她觉得自己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为这个大家庭贡献一份力,所以,自打她经营山货以来,一定会首先想着这个大家庭,今年春节也不例外,早早地备下了七份山货,其余的这才拿到市场上去卖。
  这七份山货除了自己、父母、弟弟和妹妹家外,她给郑天顺的父母送去了一份,虽然平时并未得到公婆的眷顾,但不管怎样,在她心里,始终觉得他们是郑天顺的父母,对已故的丈夫有生养之恩,也是自己能力有限,能够给予他们的回报也就只有逢年过节尽可能地送去一些东西,公公郑裕实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还是挺认可这位儿媳的,倒是婆婆周正清,总觉得儿媳拿的这点东西算不得什么,也因此,每次郭春芳上门送东西时都是一副不冷不热的嘴脸,郭春芳见婆婆如此也就赶紧丢下东西怆然而去。
  还有两份,她让郑雨给卢佩姗家送去了一份,自己亲自去顺河街给何志彬家送去一份。
  这是郭春华第一次登何家的门。以前总是找不到机会和理由登门,而自己登门的唯一理由也只能是感谢这家人对郑雨的照顾,现在有了这个山货,倒算是找到了一种登门的理由。
  接待郭春华的是闫彩英。何博文在每年春节前都十分忙,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乡镇中游走,这也是他的职业需求。而闫彩英则相反,他们单位越是临近春节越是空闲,这样她也就有了足够的时间筹备年货。
  何家人丁单薄,到何志彬这一代,已经算是三代单传了,再加上何博文父母走得早,这边的亲戚几近全无,倒是有两房亲戚,因为隔得比较远,所以平日里也没什么走动,逐渐地也就断了。
  何家除了何志彬落地的那一年春节,闫彩英家里所有人过来了一次,便是在何志彬初中毕业那年他们一家人去随县过了一次春节,除此之外,两家人团聚的时间并不多。何志彬读小学的时候,闫彩英还会在他暑假的时候带着回一次娘家,等到何志彬上了初中,闫彩英觉得孩子的学习重要,怕这种行程耽搁了孩子,就从此再没回过娘家。闫彩英的父母十分理解并支持她的这一想法。这样一算,他们也是快三年没有相见了。
  春节对于人口多的家庭来说意义非凡,但对于像何志彬他们这种三口之家来说,显得没那么隆重。所以,春节从小就在何志彬的内心里种下了淡漠的种子,这也是他日后每逢春节能独自守在上海冰冷建筑里的主要原因。
  今年不同,闫家父母在孙子和孙女放假后就举家来到南漳,他们考虑的是,何志彬明年高考之后就不在南漳了,而再过两年闫乐和闫欢也要出去读书了,以后的春节能不能再这么齐整团聚也很难说了。这闫乐、闫欢是闫世雄和李悦荣的一对儿女,闫世雄是闫彩英的弟弟,也是父亲闫士礼和母亲刘青梅的一对儿女,这种传承的成员组合,看起来也算是完满。不过,在刘青梅看来,何家只有何志彬一个男丁未免有些遗憾,想责怪女儿,但一想到女儿生何志彬时差点丢命的情景也就没了那份责怪,或许这就是老天的安排,是女儿的命中注定吧。
  第一次见面,闫彩英和郭春华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在院子里坐着,身边是忙碌着的弟弟和弟媳,母亲和父亲则在院子的另一角晒着太阳,闫乐和闫欢在旁边做着作业,原本冷清的何家宅院此时才显得有些人气。
  那天的阳光很暖,闫彩英找来了何博文存放的羊角山上好春茶,用一把青花瓷壶冲泡,倒在同样是青花瓷的杯盏中,杯中瞬间升腾起氤氲的雾气,一股春天的清香扑鼻而来,伴着院内开得正旺的蜡梅,别有一番滋味。
  郭春华讲了很多关于何志彬的好,以及自己对何家这几年对郑雨的眷顾所应表达的情感;而闫彩英也表达了对郑雨的喜欢,以及自己对郭春华有种说不出的敬佩。此前并不相识的两位母亲之间因为各自儿子的缘故在此刻惺惺相惜、相见恨晚。郭春华心里想着,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自己应该早来认识闫彩英,说不定她们会成为一对好姐妹,而闫彩英看郭春华时,脑中也是翻腾着同样的想法。
  眼前的闫彩英让郭春华很自然地想到了许久不见的陈春花,自打“春花百货”开张以来,这两姐妹似乎一下拉开了距离,既无走动,也无想念。郭春华对这样的结果有些不敢相信,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从王大富的口中得知陈春花疏远她的真正原因,而那个时候,一切都已进入无法重来的境地了。
  两人的相处并没有多久,郭春华想到郑霜一个人在摊位上,有些担心她应付不过来,同时也觉得自己若待得时间过久,会影响闫彩英处理其他的事情,也就起身提请告辞。闫彩英自是百般挽留,想让郭春华就这么陪着自己说说话,这也是她平日里过于清静,而且也不怎么与邻里坊间的姑嫂们走动,猛出现这么一位与自己多少有些联系的人,就有些想就此打开自己生活圈子的意念。

  两人分别时自是相互约定,日后定要频繁走动,自然,在后来远离何志彬、郑雨的日子里,这两位母亲成了对方唯一可以讲心里话的知己。
  其实,郭春华带来的山货对于闫彩英来说并不欠缺,何博文常年下乡,再加上他为人敦厚,与那些山人和农人的关系十分融洽,逢年过节,自是少不了这些山货。只是郭春华的心意闫彩英没法拒绝,毕竟是两个孩子把她们联系在了一起。
  另一个没法拒绝的人是卢铁山。
  郑雨奉命把山货送到卢家时,卢铁山还没回来,这也正好让郑雨感觉到松了一口气,像是避开了一场灾难似的。卢铁山虽然不在,但卢佩姗的奶奶曾翠英却是从未离开家门半步。说来也怪,郑雨内心里有些惧卢铁山,但对于奶奶却有着一种特有的亲近感,而奶奶也极喜欢卢佩姗的这个男朋友,她总是亲切地唤郑雨为“大雨”,她觉得只有这个名字才配得上郑雨的体型。郑雨也是很会哄老人开心,所以,只要郑雨来家里,卢家总会飘出奶奶一阵接一阵的笑声,这让院内的其他老人羡慕不已。
  卢铁山看到那堆山货时,离除夕已是不远,幸好卢佩姗提前告诉他与郑雨团年饭的打算,这才让卢铁山有了些准备。卢铁山在回南漳的前一天特意去排了将近三个小时的队,才在桥头的友谊街买到了五十斤上好的牛肉,到家后分了二十来斤,便让卢佩姗带着去郑雨家,在郭春华开门后把牛肉放下就转身离开了,弄得郭春华整个春节都感动得念叨着这事。
  大人们开始忙着张罗过年的事情,孩子们也是没有闲着,只是今年的春节各有各的忙处罢了。
  因为春节后就是全市的篮球联赛,郑雨的训练比之前更加密集了,他们的假期要推迟到廿八才能开始;卢佩姗和何志彬像其他准备参加高考的同学一样,即便是放了假,也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每天与不同的试卷交锋,都想在明年七月时大显身手,只有陈晓娜,开始了与其他同学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陈国强的调令早就下来了,因为年底市局的事务繁多,所以原本要到年后初八才去市局报到的计划被提前了,进腊月的时候,陈国强就去市局开始投入工作了。
  陈晓娜参加市“春晚”的消息很快就在陈国强的新单位传开了,而这个消息自然也会在商业系统流传。没多久,市局领导就找到陈国强,他也是受商业系统的领导所托,希望陈晓娜年前就能去单位报到。陈国强自是不敢耽搁,当天就打电话给李玉芹让陈晓娜过来。后来陈国强才知道,之所以这么着急让陈晓娜去报到,是因为想让陈晓娜参加商业系统的联欢会。那一年,整个商业系统没有人能有幸参加市“春晚”这样高规格的演出,更何况,陈晓娜还参加了市、县两级“春晚”的演出,再加上“水镜杯卡拉OK大赛”亚军的光环,系统领导觉得,陈晓娜算是个特殊人才,这样的人如果不紧紧抓住,怕是要被其他系统抢走,再说,有这样的人才支撑一下门面,今年的系统联欢会岂不是很有面子?也就是在那一刻,陈国强才意识到自己的女儿如此优秀,他也为此而感到欣慰和放心。
  果然是“光环”+“门面”!陈晓娜到汉江商场报到的当天,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陈晓娜能明显感觉到那些小媳妇儿们的妒忌以及那些小伙子们像打了兴奋剂般的无常,这似乎都在陈晓娜的预料之中,很奇怪,在那一刻,她觉得有些满足,全然忘了还在学校里奋战的那些同窗数年的同学们。
  到汉江商场报到的那天是在陈晓娜考试结果出来的第二天,当李玉芹把陈国强的原话转述给她时,她几乎都没有去做任何思考就一口应承了下来,这让李玉芹挺感意外,也是陈晓娜第一次这么干脆。
  第二天,陈晓娜特意起了个大早,跑到学校跟班主任王天明讲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并告诉王老师打今天开始就不再到学校了。那时候,毕业证已经发下来了,所以退学的手续也十分简单,只要告诉班主任一声,班主任在放假前把统计的名单报给学校就可以了。
  陈晓娜原本想和同学们告个别,但后来想想,这样做的意义并不大,退学不是什么有面儿的事,再说,跟自己的那几位朋友也没法儿交代。想着以后就不再是学生了,她离开学校的时候特意没有回头,而是选择将头颅向上仰起,她怕自己会控制不住,眼泪会毁掉一切。
  走出学校很远的距离,她决定到县城最好的发廊去做个时髦的发型来迎接已经到来的新生活。中午吃过饭,又特意挑选了上次去参加市“春晚”时钱碧尘帮她挑选的衣服,一件粉白相间的毛呢外套,一件水洗蓝的牛仔裤,还有一双浅口圆头、鞋口还绑着一对蝴蝶结的黑皮鞋,最后她把李玉芹织给她准备过年时才穿的一件白色高领毛衣套在里面,再加上刚做的那头披肩小卷长发,整个人感觉不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位成熟而纯情的少女。

  陈晓娜乘坐下午的第一班客车抵达襄樊,按照陈国强的指引,直接坐1路公交车到达汉江商场。虽然这不是她第一次进入汉江商场,但眼前的一切却令她感觉到新鲜无比。以前李玉芹带着她和弟弟来汉江商场买过无数次东西,那时她对汉江商场的印象就是——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直到今天她才明白,以前的自己多么肤浅,眼前的景象全然不能用那八个字来概括。作为全市规格最高的商场,这里不仅商品新颖,售货员也都是些出类拔萃的人尖儿,只是后来才知道,能站在这里的姑娘、小伙儿,每一位的后面都有一个强大的依靠,而她的依靠就是除了陈国强之外、头顶上的“光环”以及领导们想要的“面儿”。
  她不敢在商场里停留太久,怕耽搁了报到的时间,但一时也找不到办公室的入口,虽然有很多售货员打量着自己并且小声低语着,但是却没有一个人主动与自己打招呼,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有些孤独,对日后要在这里度过的时光全然没了信心。
  好容易她才有了勇气向一位体态丰盈的售货员打听办公室的入口,没想到这位售货员却十分热情,更没想到这位在她以后的时光中竟也有了些许交集。
  办公室需要绕过商场,从侧面的大门进去。当陈晓娜找到大门的时候,她的内心有些胆怯,感觉上比站在舞台上要难许多,她不知道将要面对的领导会是什么样子的人?更不知道这里等待自己的未来又将是怎样?就这么一个人站在门口,一脸的茫然,连门卫大爷叫她避让进来的车辆也不曾在意。
  一阵喇叭声之后,她听到身边传来一阵好听的男声,这才回过神来,定眼一看,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身边,原来门卫大爷提醒她避让的就是这辆车。
  “金叔,这位姑娘找谁啊?怎么站在这里不动,这进出多不安全啊?”
  “明宇啊,这姑娘是来找张书记报到的,我已经告诉她张书记的办公室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这么站着不动了……”
  “哦!”车里那位被门卫大爷称作明宇的小伙儿看着陈晓娜,正好陈晓娜也看着他,“你叫什么名字?”
  陈晓娜觉得眼前的这个人和自己心中一直期待的白马王子很像,自然卷的头发乌黑发亮;一双眼睛大而有神,像是能看透别人的内心;脸形棱角分明;唇红厚而有型,齿白而炫目……这样一副五官令很多少女难守芳心,陈晓娜同样如此。
  “姑娘……”
  那个叫明宇的小伙子再次向陈晓娜发出声音的时候,她才觉得自己有些失态。赶紧整理好自己的思绪,专注地看着车内的小伙儿。
  “你叫什么名字?”
  “我……”突然被陌生人这么发问,在陈晓娜的印象中还是第一次,更何况对方还是一位自己期待的白马王子,内心的慌乱也只有她自己清楚。“……陈晓娜。”
  “怎么站这儿啊?莫不是在等我?”
  这句话显得有些轻薄,但在陈晓娜听来却并非如此,她感觉到一种引力,将自己推向眼前的这位小伙儿。
  “我……我是来找张书记报到的,但是不知道怎么过去。”陈晓娜没有接他的话,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撩拨,她除了慌乱,别无他法。
  “哦!那你等我一下,我停好车,带你过去。”
  说话间,眼前的车就从陈晓娜身前开了过去,她的目光没敢追随着轿车而去,只是静静地待在原地,门卫大爷见有人揽了这活儿,也便回到了保安室里。
  “你好!我叫李明宇,很高兴认识你!”
  当那个熟悉的男声再次响起时,陈晓娜看到一位高大壮实的身躯立在身前,抬头一看,正是那张精致的面孔、白马王子的模样,只是没想到,他的身体比自己高出了许多,看上去比郑雨还高,应该有一米八的样子吧。
  “你好……”
  陈晓娜回应的声音很小,怕是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到,那一刻她感觉到阳光很暖,而李明宇的微笑更暖,让她突然对未来在这里的生活又多了几分期待。
  李明宇很健谈,在去张书记办公室的路上,他不停介绍着这里的一切,仿佛是一本汉江商场的百科全书,陈晓娜全程都一言不发,只是认真地聆听着,像是要抓住李明宇每一句话。
  原本以为张书记是一位中年男性,没想到居然是一位干练的中年女性,这让陈晓娜的内心少了一份胆怯。原来李明宇就是张书记的专职司机,这张书记不仅干练,对人也十分温和,每一句话都让陈晓娜觉得温暖,她有些庆幸,自己一毕业就能进入到这样的单位,并且日后要和白马王子以及这么好的领导一起工作,想想就开心。
  张书记全名叫张玉琴,以前也是商场的一名售货员,五年前因为获得全国劳动奖章而备受领导的关注与栽培,一年前被提拔到商场的一把手位置,算是年轻有为的一名女干部。张玉琴也确实有能力,上任一年,汉江商场已经成为全省十大模范商场之一,也是全市商业系统学习的标杆。

  原本她对陈晓娜的到来十分抵触,原因只有一个:关系户。像这样的关系户并非绝无仅有,而是占到了80%的比例,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看,这个比例过高,不利于日常的管理及制度、标准的建立与完善。她很清楚,这些关系户涉及全市的各个系统,哪一方都不能得罪,但企业仍要继续运转,对于她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对陈晓娜刻板印象的改变是在参加市“春晚”的消息在整个商业系统传开后,这让张玉琴找回了一些“面儿”,总算来了一个有点“本事”的关系户,多少让她松了口气。当陈晓娜被李明宇领进办公室的那一刻,她被眼前的这个女孩儿所吸引,那着装和气质,让她觉得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儿未必能留得住这样的人才。她一直想找一位气质姣好的女生作为自己的助手,以便应付各种接待与应酬,这陈晓娜倒是不错的人选,于是,她在见到陈晓娜的那一刻做出了决定,把这个女孩儿留在自己的身边,或许比放在商场里留得时间要久一些。
  对于张玉琴的这种安排,完全出乎陈晓娜的意料之外,但是在当时,除了感谢,她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结果在陈晓娜告诉陈国强之后,陈国强也很吃惊,他没想到,女儿的运气这么好,报到当日就被书记看中,这对女儿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他赶紧把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了李玉芹,夫妻二人差点没有隔着电话相拥而泣。
  春节前,陈晓娜的工作只有两个,一是代表汉江商场参加商业系统的联欢会,这件事对于陈晓娜来说并不难。她报送了两首歌,《微风细雨》和《绒花》,都被负责联欢会的领导收进了节目单中。原来这位领导也是做足了功课,知道汉江商场新来了这么一位参加过市“春晚”的人物,自是不敢懈怠。这两首歌也是让陈晓娜在整个市级商业系统里名声大噪。
  这第二项工作让陈晓娜有些不适应,每天要陪着张书记四处走动。这也是老传统,单位之间,特别是有交际和往来的单位之间的领导,总是会借着年前年后的时间相互走动,一来拉近关系;二来都在为来年筹划。这样的走动,自然少不了饭局。还好陈晓娜有那顶“光环”,可以为不喝酒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当然,这得归功于张书记对下属的体谅与爱护,她在每个饭局开始前就会介绍陈晓娜的那顶“光环”,这个时候总是张书记感觉最有“面儿”的时候。
  陈晓娜对这项工作唯一感觉到开心的事情就是每天都能见到李明宇,虽然一开始她不太敢跟李明宇主动搭话,但是经过张书记的调和,很快就跟李明宇变得熟络起来,两人经常配合着把张书记逗得开心到合不拢嘴。
  这样的日子似乎很容易度过,廿八的时候,“襄樊商业系统新春联谊会”在人民剧院举行,张书记对陈晓娜的表现十分满意,陈晓娜在整个商业系统算是来了一次极佳的亮相,很多单位领导都知道汉江商场的张书记捡了个宝。
  晚会一结束,张书记就放了陈晓娜的假,并约定好初六陈晓娜就得开始上班,从初六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八,张书记的饭局已经被排得满满当当。
  陈晓娜回南漳的时候,张书记给她备下了新年礼物,一来是祝贺她成为汉江商场的一分子;二来也算是体现上级对下级的关爱,这也是为来年两人的关系打个基础,这让陈晓娜再次感动,并发誓一定要好好跟着张书记干,绝不能辜负了这样一位好领导。
  李明宇也是在张书记的授意下送陈晓娜回南漳的,这样的待遇,连李明宇也没有想到,他对这个小姑娘自然是刮目相看,而且在这段不算太长的时间里,他感受到了陈晓娜的美丽与可爱,内心里时不时总会泛起些小涟漪。
  快分手的时候,李明宇试探性地问了一下陈晓娜。
  “我以后……能约你一起看电影吗?”
  这是第一次收到男生如此直接的约会邀请,陈晓娜有些慌乱,但是很快她就从李明宇坚定的眼神中找到了信心。她冲李明宇露出了笑容,但并没有直接回应他,而是打开车门,匆忙地奔向家的方向,直到快进入家属院大门的时候,她才停下脚步,转身冲着李明宇点了点头,那一刻,她看到李明宇笑了,两排洁白的牙齿在冬日的光照下格外耀眼。


  (https://www.23xsww.net/book/74048/74048769/36363624.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