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 > 第5章 陕北月光-4

第5章 陕北月光-4


长途汽车到达榆林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原本没这么晚,车子在驶出延安城区后,半道上一只轮胎出现了故障,司机停车换轮胎耗费了一些时间。所幸的是,大家都一路平安的抵达了榆林。
  郭孝天按约定的时间在长途汽车站等着他们,和他一起接站的还有县教委的人,他告诉何志彬他们,本来市教委也要安排人接站的,被县教委派来的李小树主任给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整个榆林都缺老师,特别是像他们这样的名校生,如果市教委的人知道这几位都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一定会想办法和他们争,正好何志彬他们几位同学到达的时间是在晚上,让李主任找到了避开市教委的理由。
  李小树早就按县里领导们的要求在县委驻办招待所安排好了房间,车也准备好了,教委特别向县里申请了一辆接待专用的面包车,只待明天一早返回绥德。原本李主任安排的有晚饭,连续几天的乘车已经令大家丧失了对美食的兴趣,对于他们来说,洗个澡,躺在床上是当前最美的事情。
  早上六点多的时候,天刚刚亮,何志彬和楚如白同时醒了过来,他们昨晚被安排在一个房间,两人洗完澡就各自睡了。何志彬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了窗户,清晨的风还算凉爽,比起上海的夏天要舒适很多。两个人一起去公共洗漱间洗漱了一下,返回的时候碰见了李主任。
  昨晚兴许是过于疲倦,以至于他们都没有认真端详过李主任,碰面的时候才看清,原本李小树也是位年轻人,看上去比他们要年长两、三岁,却是比他们成熟老练许多。他们想起郭孝天曾经介绍过李小树的情况,别看这人年轻,参加工作已经快八年了,之前也是县里的高材生,只是高考的运气差了一些,还好家里有些关系,先是被安排到下面的乡镇做了五年的小学老师,因为工作出色,被县教委的领导下乡时看中,这才被提拔上来,成了教委主管教师资源协调分配的主任,算得上年轻有为。
  也可能是年龄的关系,李小树与郭孝天很投缘,两人很快就成了朋友。郭孝天做的那个陕北图片展,有很多地方都是李小树陪同着完成的。别看他是主任,却并非是那种天天守在办公室里靠一杯茶、一张报纸、一份文件度日的那种,他需要时常深入各个乡村,了解那里的师资配备以及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正因为这样,才让他对绥德的每个角落都十分熟悉。
  李小树很羡慕郭孝天能考上复旦大学这样的名校。郭孝天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年,县上十分热闹,跟何志彬那年差不多,他也是绥德为数不多的状元郎,自然也受到了县里和学校的嘉奖。那年,李小树正在满堂川乡办小学任教,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立志要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绥德师范学校。由于当时他所在的学校师资欠缺,而他又舍不得抛下那些孩子们,最后还是由乡里出面和师范学校商量,把脱产学习改成了半脱产学习,只要没课,他都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从乡里骑车到县上,就这样,既完成了学业,又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这件事不仅获得了乡里的嘉奖,还得到了县教委的表扬。后来,把他调任到县上工作,多少也是和这件事有些关系。
  郭孝天原本是可以去西安工作的,去年的时候就有西安的单位找他对接这事,如果不是受到李小树的影响,他可能就会选择毕业后去西安工作。像他这样的名校毕业生,别说西安的会盯着,市里和县里更是巴不得郭孝天能留在他们那里。市里对郭孝天的态度是,教育、文化两大领域,只要郭孝天喜欢,任何一家单位都可以接收。县里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人才,但也深知,以县里的资源很难留住郭孝天,但是领导们也希望郭孝天能选择县上,毕竟这里才是他土生土长的地方。最终还是郭孝天自己做出的选择,暂时把个人档案挂在市里,等他在绥德做完基层教育工作满一年后再决定最终去留。
  在郭孝天的计划里,原本只有陕北图片展,并无组织返绥支教的打算,是因为李小树在那个图片展前想让郭孝天召集些同学来绥德,通过支教的方式来提升部分学校的师资水平,郭孝天觉得李小树的建议不错,这才在学校里发起了支教的召集。
  李小树没想到何志彬和楚如白会这么早起床,这个时间对于他来说是正常作息,但是对于这些大城市来的大学生们来说,应该算是很早了。
  “两位同学早!怎么不多睡会儿,这么早就起来了?”
  “李主任早!这个时间不算早,我和楚如白在学校里也都是差不多这个时间起床的。”
  “没想到……”
  “李主任是想说,没想到你们这些大城市里的学生也这么勤奋,对吧?”
  “楚如白同学可真是善于洞悉人心啊,我还真是想这么问。”
  “李主任这是高抬他了,他这只是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罢了。”

  “哦?听小郭说,你们俩是学新闻的,都是要成为记者的人,是吗?”
  “是的!看来郭孝天同学讲了不少我们的事情。”
  “是我想多了解一下大家,所以就多问了一些情况。很羡慕你们啊,县里的报社和电视台听说你们几个都是学新闻的,一定要我转告大家,回到县上后,想邀请大家为他们讲一讲专业的新闻知识,不知道是否可以?”
  “就怕我们不能胜任,毕竟我们只是应届毕业生,还算不上真正的记者,空有一肚子的理论,并无实际的采访经验,哪能在那些前辈面前班门弄斧。”
  “何志彬同学过于谦虚了。小郭跟我讲过,你、楚如白,还有叶琳瑶,被封为‘复旦三剑客’,从大一时你们就不断有高质量的作品问世,特别是你,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我觉得你们的到来,不仅是我们县上学生的福气,还是新闻口的那些记者们的福气。”
  “李主任过奖了!我们都是特简单的人,今天能跟随郭孝天同学来到这里,一是想感受一下路遥先生笔下的‘平凡世界’,再有就是想用这几年所学的知识为这片土地做些贡献,也不枉对路遥先生的喜爱。”
  “原来何志彬同学也是个路遥迷啊?”
  “怎么?李主任也有同好?”
  “是的!虽然我是个地地道道的陕北人,从来就没离开过这片土地,但是若论起对这片土地的理解却不如路遥老师那样透彻。”
  “李主任讲得及是,看来路遥先生说没错,这是一块充满的土地,为此,我充满期待。”
  “好!希望不负你们的期待。这样,招待所食堂的师傅们已经帮我们准备了早饭,两位同学放完东西就可以去食堂用餐了。食堂的师傅是从绥德派过来的,做得一手地道的绥德美食。刚才我去看了一下,他给大家准备了四样:羊肉面、油馍馍、羊杂汤、绥德油旋,可都是最能代表我们绥德的美食,师傅们也是希望大家能在绥德吃得好,这样才能安心教书育人。”
  “感谢李主任!没想到你们大家都这么用心,我们也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不负各位对我们的厚望。”
  何志彬他们放好东西后,其他几位同学也相继起床洗漱,没多久大家就都聚在了食堂。
  吃羊肉面的时候,何志彬一直在和南漳的羊肉面相比较,显然绥德的羊肉面更好吃,不仅没有膻味儿,手擀面更加劲道,有点像郑妈妈擀出来的面,汤色上,这里的显得更清淡些,但是肉质却比南漳的更加鲜嫩美味。
  再试一下油馍馍,形状上与南漳的油墩子有些相似,味道上多了一些土豆的香味,不像油墩子那样仅有精粉单一的味道。两样食物都让何志彬想起了家乡,和上海比起来,这里更接近家乡,而食物的味道更加相似。何志彬还试了一下绥德油旋,表层的酥脆感有些像上海的葱油饼,只是羊杂汤他不太敢去尝试,这也是打小留下的毛病,一直都无法接受内脏制作的食物。楚如白倒是很喜欢羊杂汤,他不断怂恿何志彬尝试,最终都被何志彬果断地拒绝了。
  吃完早饭,李小树征询大家的意见,是游览下榆林再出发还是马上动身,按他的意思是想马上动身,这也是怕夜长梦多,呆得时间越久这些来支教的高材生越容易被市里拦截下来,还好大家都选择了马上动身,都想把榆林的游览放到与这座城市告别的时候。
  榆林到绥德,虽然比不上到西安那么长的距离,却也是山高水远。又是一顿颠簸,差不多花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到了绥德。这一路的风光与西安来时可不一样,窑洞随处可见,裸露的黄土地更是满目及是。车子在山地里高高低低地前行时,随处可见蓝天白云、低处浅草,羊成了草地上的主角,看不见主人,却能听见不时有人歌唱,都是些陕北特有的信天游,听来令人陶醉。这些景象都令何志彬他们几个人觉得,眼前的陕北比起想象的要富足、更美好,这让他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
  李小树的工作显然是做得很充分,虽然这几位只是临时性地支教,却也是绥德第一次接受到复旦大学这样的学生前来,不仅县教委重视,县上各政府部门也是十分重视,县长还专门派了一位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出席了欢迎仪式。
  欢迎仪式是在县招待所的会客室举行的,这也是县上第一次为支教的学生举办这样的仪式,不仅有政府的领导,还有报社、电视台的记者,自然也少不了那些“求贤若渴”的学校校长。
  加上郭孝天也不过六个人,这个人数对于现场来的学校无疑显得太少,何志彬有些自责,在支教召集这件事情上自己的参与度太低,不然,以“复旦三剑客”的号召力,人数一定会比现在多出几倍。
  “人多粥少”既成事实,领导们也只能根据李小树报来的分配方案进行人员调配,许多个没有分配到的校长一脸的不快,倒不是因为领导们没有照顾到自己,而是觉得学校的那些孩子们失去了一次接触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最终的分配结果是,“复旦三剑客”被留在了县一中,郭孝天则去了满堂川、叶鹏飞去了四十铺、丁志宇去了崔家湾。

  原本郭孝天也要留在县里执教的,但是考虑到满堂川正好需要文化程度高一些的老师,再加上那里曾经是李小树奋斗过的地方,所以郭孝天就主动要求去满堂川。
  把“复旦三剑客”留在县一中是郭孝天的建议,他觉得在他们六人中,属这三人在大学里最为出众,再加上三个人都是新闻学院的高材生,这样一来,除了在一中执教外,还可以帮助县里的那帮记者们提升一下专业知识,是两相利好的事情。
  对于县上的安排,大家都无异议,只是在欢迎仪式即将结束的时候,楚如白站起来说了话:
  “各位领导,我想申请换到远离县城的地方去,不知道是否可以?”
  “楚如白同学,县一中更需要像你这样的老师,你看……”
  “李主任,我来陕北支教,就是想去最需要老师的地方,我不认为像县一中这样的学校需要我们这些并无经验的学生,我也不太有自信可以在那里做一位好老师,但是我相信去到那些更需要老师的地方,可能我会变得更加自信些。”
  “那……”
  “李主任,我觉得楚如白讲得很对,县一中有何志彬、叶琳瑶就可以了。你也看到,今天到场的校长很多,也就是说还有很多学校都缺老师,不如我们均衡一下,就按楚如白所说,让他去满堂川任教,他在榆林见着我的时候就问我‘三十里铺是在哪里?’,我当时还很好奇,聊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是那首‘三十里铺’吸引了他。”
  “郭孝天,你的意思是和他对调吗?”
  “哦,不!李主任,我也是想到下面的乡镇去锻炼一下的。这样吧,我去义和,那里应该很需要老师。”
  “义和还真是需要老师,特别是像这样全面的老师。行,就按你说的。那么,就辛苦何志彬和叶琳瑶留在县上,毕竟叶琳瑶是位女同学,乡镇的条件比县上还要艰苦,你就不用去别处了。孝天还特别交待我,不能把你和何志彬分开,再加上县里报社和电视台也想和你多些交流,所以,留在县上对于你们二位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仪式结束后,各位同学都找到了对应学校的校长,相互间也开始了友好的交流,那些没有被分配到支教老师的校长也带着失望的表情在李小树的安慰下黯然离场。
  何志彬趁着空隙把楚如白拉出了会客室。
  “为什么要选择和我们分开?”
  “分开不好吗?”
  “大学四年,我们从来就没分开过。”
  “相爱七年都能分开,四年算得了什么?”
  “原来你真得是因为叶清灵才做这样的选择?”
  “算是吧!志彬,我知道你关心我,特别是叶清灵这件事情上。你和叶琳瑶之所以会选择来这里支教,也是想为了让我疗伤,是吗?”
  “原来,你都明白!”
  “当然明白!我们做了四年的朋友,虽然不能和郑雨与你的感情相比,但是我自认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我们一直都是!”
  “我知道!既然你们的出发点是为了让我疗伤,那么就应该让我一个人呆着,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走出叶清灵的世界。再说,你和叶琳瑶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我们已经毕业了,不管将来是否还会回去继续读书,但是在这一刻,我们不再是学生,以前的那些生活终将会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也都要学会去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我想,这是最好的机会,或许我们的成长跟这次的经历会有很大的关系。”
  “我只是……只是有点担心你。”
  “担心我走不出叶清灵的世界?”
  “算是吧!”
  “放心吧!有你和叶琳瑶这么好的朋友,我会走出来的。而且,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我们早晚也是要分开的。”
  “嗯!我们之前讨论过,这大概就是成长所带来的烦恼吧!不过,楚如白,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记住,在你的身后永远都有何志彬。”
  “你这话,对郑雨也说过吧!”
  “是!你和他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生最好的朋友。”
  “谢谢!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我也是!”
  “那……我们就在这里暂别,想我的时候,就来满堂川。”
  “会的!每个周末我都会和叶琳瑶过去找你。”
  “也不用每个周末吧?”
  “怎么?还没开始就感觉烦了?”
  “有点儿……算了,你们还是不要来了。”
  “不可以……”
  一切安置妥当之后,何志彬写了两封信,一封信寄往南漳,向父母报个平安;另一封信寄往武汉,是给郑雨的。
  郑雨:
  见字如面!
  近来可好?不知道这个暑假你和卢佩姗将会怎么度过?想必会每天厮守在一起,游遍武汉三镇吧,那种沉浸在爱情之中的甜蜜感一定很好。
  我已经到了陕北,就是路遥先生笔下的陕北,榆林市下面的一个县城,绥德。这个县城不大,可能还没有南漳大,不过有一点很像,这里也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县城,正是因为这些相似的地方,我对这里的一切都觉得没那么陌生,这让我时常想念家乡,相念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少年时光。

  时间过得真快,曾经的少年如今都成长起来了,你和卢佩姗明年也要面临就业,可惜的是,你不能像我一样来陕北支教,知道吗?这里太需要老师了,我能从那些来参加欢迎仪式的校长们的眼神中看到一种渴望,那是对人才的渴望,虽然我们都还是刚毕业的学生,算不上是人才,但是在他们的眼中,我们成了宝贝,这让我们有些受宠若惊,都觉得这次选择来这里支教是对的,只是有些害怕我们走后,如果没有后继的人前来,这里是不是又会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郑雨,一直想问你大妹和秦大东的关系进展如何了,过年回家的时候还碰到他们,听大妹说,秦大东也进了夜校,没想到爱情的力量如此强大,真希望他们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爱情上都能收获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楚如白还是没能从叶清灵的伤害中走出来,尽管他平日里在学校装成一副“浪子”的模样,可是我知道,那并不是真实的他,他只是故作潇洒的让别人误以为忘记了所有,其实他的内心里在不断流泪,这就是爱情,有着可以令人改变的魔力。
  我觉得陪他来这里是正确的,我跟他说,“无论什么时候,在他的背后永远都有一个何志彬”,他问我,这样的话是不是也对你说过,我说,是的。郑雨,这话我想对你郑重地重复讲一次,“无论什么时候,在你的背后永远都有我”。
  我们刚到绥德就被分开了,我和叶琳瑶被留在了县里,楚如白去了一个叫满堂川的地方,陕北民歌里有一首很出名的歌曲叫“三十里铺”,说的就是那里,还好那地方离县城不远,骑车过去的话也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他想自己疗伤,我和瑶瑶也觉得应该给他这个空间,希望他能恢复到以前那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样子。
  对了,你的学习怎么样了?明年留校的把握性大吗?如果能留在武汉,对于你和卢佩姗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在这件事情上你一定拼尽全力去争取,就象当初你全力以赴参加高考时一样,只是没有想到,我认识的郑雨会成为一名老师,而且是军校的老师。写到这儿,我就感觉到自豪,因为有你这样的朋友而自豪。所以,郑雨,一定要加油!没有努力的人生一定会是苍白的,让我们一起,为了不让彼此的人生变得苍白而努力!
  绥德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我希望你也能有机会来到这里,你也一定会像我一样爱上这里,真的,你会爱上这里!
  好了,我要去和瑶瑶一起准备明天上课的事情了,明天是我们作为老师的第一课,我有些紧张,但我相信自己到时能克服这种紧张。不想让那学生们失望,更不想让他们看到一个稚气未脱的老师站在讲台上紧张的样子,我要让他们看到阳光、看到希望!
  祝,学业进步!
  又:差点忘了,代我向卢佩姗问声好,还有,你那些在大学里结识的朋友,希望你能像对待我一样,真诚地对待他们!
  突然发现,今天是八月一日,是建军节,我应该代表广大的老师和学生们向人民子弟兵的你致敬!
  你的好朋友:何志彬
  1995年8月1日,于陕北绥德一中


  (https://www.23xsww.net/book/74048/74048769/36363550.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