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大明:我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卫明 > 第79章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第79章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兵部议事厅,卫明坐在了上位,六部尚书分坐在下首两侧。

        其实从品级来看,卫明从一品,尚书正二品,并无不当。

        手下倒来热茶,众人都小抿几口。

        然后,史可法拱手说道:“卫大人,皇上下圣旨,让镇守辽东的吴三桂率兵三万,去四川围剿张献忠。这张献忠有兵马三十万,吴总兵有多大的胜算啊?何况,调走辽东的兵马,那辽东的压力是不是大了?”

        他们哪里知道卫明的小心思。

        卫明微微一笑,“现在后金没有晋商的支持,实力不足。我们不用主动进攻,只要守住山海关即可。所以,用不了那么多兵马,何况,吴三桂离开之后,我们大量生产手雷,运到山海关,足以防御后金的进攻。

        这一点,大人们放心。

        之所以,调吴三桂围剿张献忠,那是因为,放眼整个大明,现在兵强马壮的军队,也只有号称‘关宁铁骑’的辽东兵马。

        周遇吉虽然打了胜仗,士气很高,但是他要防着李自成再次渡过黄河。而且,山西也需要休养生息,不宜再作为战场。

        再者,这人均十亩地的圣旨,我们也要树个样板,现在山西正合适。所以,周遇吉的兵马动不得。

        之前,史大人带领的勤王兵马,成份复杂,且都已回归各地,再行征调,费时费力,而且缺乏主将。

        现在史可法已经是兵部尚书,不宜再亲自统率。

        所以,也只有吴三桂的兵马可以前往救援。

        虽然,张献忠有三十万兵马,数量上很有优势,但是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例子数不胜数,加上吴总兵是骑兵,速度快,正好应付喜欢流窜的张献忠部。

        再者,我已经向皇上建议,收缩四川周边的地方人马,全部集中在成都。

        我相信,这次张献忠的目标就是成都。

        而且,我也建议把龙二调去成都,组织生产手雷。

        如此,就算吴三桂不能全歼张献忠部,甚至说,打了败仗,也关系不大。派他去的目的,就是拖住张献忠,为成都备战?得时间。

        各位大人,你们也知道了手雷的威力,如果张献忠能活着到达成都,那么等待它的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他可不像李自成,可以拥有缴获的火炮。

        所以,大人们不用担心这个事情。如果,真的成都危急,那我骑上千里马,亲自驰援成都!”

        卫明这么一说,几位尚书如同吃了定心丸,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倪元璐说道:“卫大人,皇上又要发行大明宝钞,大家都很担心啊!尤其是,下半年,官员们的俸禄也是宝钞替代,要是拿到手上,就是一张废纸,那怎么办?”

        卫明说道:“皇上没有给你们解释吗?”

        “皇上就是说,让大家放心,不会出现以前那样的事。他说,这事儿是你提出来的,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问你。”

        我去!

        这皇上,还真会踢皮球!

        于是,卫明说道:“各位,我简单来说,以前大明宝钞发行失败,就一个原因,发行的数量太多了,造成宝钞贬值。

        那如何发行,才保证不会多发呢?其实,这个问题很复杂,这要是讲起来,可不是半天时间说得清楚,而且,各位大人也不一定听得明白。

        我简单来说,要发行一种新的货币,就要保证民间总的货币不能增加太多。

        那要如何做呢?

        那就是,我们发行多少,就要从民间回收多少,这才会保持总量不变。

        这次,我们发行三千万宝钞,那么,我们就要从民间回收三千万白银。如何回收呢?那就是,我们发行了三千万国债,这样把同等的白银回收了。

        回收的白银便不再流通,成为贮备金。

        这样,我们就保持了流通中的货币的总量,不至于多发。

        一句话,我们从民间回收多少白银,我们就可以发行同量的宝钞,维持一个平衡就可以保证宝钞不贬值。

        这下,大家明白了吧?”

        “受教了!”

        史可法说道,“以前,朝廷只管印宝钞,却不知道从民间回收白银,所以,宝钞才贬了值,现在明白了。”

        卫明说道:“当然,我们还要禁止民间私造钱币,只有官方才能铸造货币!以前,民间可以私铸钱币,这也是造成纸币贬值的原因。

        现在,无论谁,只能由户部发行钱币,任何个人,或者地方官衙都严禁制造钱币,违令者,斩!”

        几个大人纷纷点头。

        卫明说道:“为了保证宝钞的发行,大明官员自然要作出表率,首先使用宝钞,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民间使用宝钞。

        各位大人,我也知道各级官员的俸?不高,而且,近几年,由于朝廷没钱,甚至都不能足额发放。”

        一听这话,几位尚书都大倒苦水。

        毕竟,他们还是比较清廉。

        但是,一个人当官,还要养活一大家子,的确不易。

        关键是,明末物价飞涨,而官员的工资一直不变,甚至还打折发放,所以,官员们也是怨天载道,苦不堪言。

        所以,贪官污吏横行,吏治败坏。

        卫明静静的听他们倒苦水。

        半晌,他才说道:“各位大人,这个情况我也了解了,所以,昨天,我跟皇上说了,要提高官员的俸?。”

        几个大人一听,面露喜色。

        因为他们明白,但凡是卫明提出来的,皇上基本上都采纳了。

        “不过——”

        卫明话音一转,“现在朝廷的确没有钱,所以,我才想出发行国债。不过,最重要的是繁荣大明的经济,让农民有田种,商家有货卖,这样,国家才有充足的税收。只要大明再次繁荣了,官员的俸禄就可以提高了。”

        说着,卫明站起来,双手负在背后,看着大厅外,喃喃说道:“各位大人,振兴大明,并非易事。但是,只要朝野团结一心,共克时艰。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几个大人一听,若有所思。

        这卫大人的话再次振聋发聩啊!


  (https://www.23xsww.net/book/72260/72260946/140945736.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