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皇后娘娘的亲闺女回来了 > 第120章 VIP

第120章 VIP


诸葛盈抬头看太上皇,  祖孙二人之间形成了某种奇妙的默契。

        其实诸葛盈早知道太上皇,迟早都会立她为皇太女的,只是没想到,  会这么快,  会是今日。

        这大概是她今日收到的,最好的生辰礼物。

        他是懂她的,懂他的孙女最想要什么。

        谢谢你,  祖父。

        可不光是诸葛盈有些惊讶,  其他人更是震惊不已。诸葛盈好歹还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其他人是真的被太上皇打了一个猝不及防。

        他们都以为太上皇没打那个主意了。定蓟公主都被过继出去了,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暂代朝政,  那也是暂代罢了。时间长了,  他们自然就放松了警惕。

        谁能想到太上皇居然这么有耐心。直到今日,是了,  今日是定蓟公主的生辰。他是真的有心,拿一个皇太女之位,送给定蓟公主做礼物。

        他们是震惊,而几位重臣则心下一叹果然如此,  太上皇是真的言出必行。

        他们是昨日就知道了太上皇的打算了。

        太上皇老谋深算,  知道朝中定有不少人反对孙女的,所以仍和之前一样,先将最能影响到朝堂的重臣们叫入宫来,  将他们全都变成“自己人”,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上,后面就好说了。

        重臣里头,  最无所谓,  或者说最支持定蓟公主上位的,  就数英国公和朱不悔了。

        朱不悔是因为定蓟公主是他属下,又救过他弟子,其他能力更不用说,当然要投定蓟公主一票。

        英国公则是因为女儿自小就有才情,有能力,还是遇到了了定蓟公主之后,眼里才真的有了光芒。他作为父亲,知道女儿这是真的活过来了。他的女儿,生来就不甘平庸,不是那种联姻后过得很好就心满意足的姑娘。她有她的志向,而这样的志向,只能在定蓟公主这里才能完成。

        作为一个好父亲,他无条件支持定蓟公主。

        刘煜、王之庭没有这两个人那么支持,却也觉得太上皇这个主意不赖。定蓟公主怎么也比另外两个皇子要强多了。这么一对比,皇室能用的下一辈,也就是她了。

        除了她是女子可能会遭人非议外,她是真没什么缺点。

        这些人不反对公主,其实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她的确有实力。她的确远远胜过了两个弟弟。谁也比不得她。

        他们总不能眼瞎心盲至此,就因为她是个女的,完全看不见她的本事和功劳吧。

        周霜倒是觉得定蓟公主行,两个皇子不行,可他也怕定蓟公主知道他曾经和晏君乐关系不错,到时候记恨到他头上。她可是连理由都有了呢——她是宣明皇帝的女儿,女儿为父亲报仇,简直是情理之中。

        可他觉得自己冤枉啊。他早就和晏君乐割席断义了,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凭什么要追到他头上了。他可不干。

        所以他并未说话。

        龙岩、孟典两个,则是不确定定蓟公主身为女子是否真的挑得起这个担子。

        太上皇可以啊,一开始骗他们说只是暂时让公主代掌朝政,现在好了,马上要升级成皇太女了。

        他老人家可真会套路。这可真是一环扣一环啊。

        之前让公主过继给宣明太子、又将宣明太子追封为皇帝,都是为了这一天吧。

        他们倒也不是觉得太上皇这么做不对,只是……那种淡淡的被人欺骗的感觉,还是在心头挥之不去呢。

        太上皇见还有几个人面有疑虑,显然还是不大赞成,好在他早有准备,打蛇打七寸嘛。

        他掏出一个最新做出来的手铳,递给孟典“你看看。”

        孟典是兵部尚书,可也是将军出身,最在乎兵器,火器的作用与冷兵器还不同,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太上皇本来想保密的,这下为了诸葛盈也是拼了。

        孟典拿过手铳,有一些沉,可已经比之前的□□那些要轻盈多了。他忍不住赞叹“这是军备处新做的火器?”

        太上皇骄傲地一点头“定蓟的主意。”

        孟典本来拿着手铳不舍得放下,左看右看的,听见这句话,顿时脸一僵好家伙,又是太上皇的计策!真是无时无刻不在套路他!

        但是……这手铳他是真喜欢啊。忍不住就多问了一句“果真?”

        太上皇也不生气,认认真真地回答他“是。她原先只给军备处那边的匠人出了主意,做了火铳,那个要大一些,可也比先头□□好多了,寿命更长,爆发力也更大。后面又改良了,这种手铳更方便一些。”

        天爷!还有火铳!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好。这个虽然轻便,可当然是大的火铳威力更大啊!孟典登时喜不自胜“上皇,我什么时候能去军备处看看?”

        太上皇就道“火铳和手铳还是机密。定蓟三缄其口,打算等制造多一些再用在战场上。”

        孟典立刻就明白过来,点头若小鸡啄米“对对对。嘿嘿,这下我们有火铳了,燕云十二州不是指日可待哈哈哈。”

        他已经开始想象拳打西凉、北踢北翟的快乐了。

        太上皇就问“如何?定蓟聪明吧?”

        “公主真是天资聪颖……”孟典一想到那美妙画面就开始夸,夸完才反应过来“……”

        至于这手铳是不是真是公主的功劳,这一点他还是相信的。一则太上皇还是做过皇帝的,很有威信,没必要编造出瞎话来骗他;二则若是太上皇拿别人的功劳,送到了诸葛盈的头上,那也不可能——之前兵部催促了军备处不知道多久,让他们改良□□,也没见有什么进步。还是定蓟公主回宫之后,才有的改变。

        这点孟典还是相信的。

        手铳在手,收回燕云十二州的大饼画着,孟典也不能不服气。之前他担心公主是女子,挑不起担子,现在可以稍微放心了。

        既然这样,他也不给太上皇添堵了“上皇,公主有大才,微臣愿意支持上皇的决议。”

        周霜、龙岩“……”

        怎么这么快就倒戈了?

        不过,太上皇方才那手铳一拿出来,别说是兵部的孟典了,就是他们,也觉得震惊。定蓟公主着实有大才啊,这样的人,若因为她是公主,就将她随便嫁出去,简直是大安的损失。

        而且,她如今已经成长成这样,若不让她上位,那让谁?

        二皇子,还是三皇子?

        他们都不行。即便是勉强推了上去,也斗不过定蓟公主,反而会让公主仇恨太上皇,最后大安内斗,只会让北翟和西凉摘桃子。这是他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嘿呀,还真是没得选了。

        他们不禁将幽怨的目光投给太上皇若非他从一开始就大力推定蓟公主上位,给了公主展示的机会,他们怎会知道公主的厉害之处。

        太上皇一个一个解决他们的疑虑,又好好地劝了一番周霜和龙岩。最后所有人都没辙,只能应了下来。

        太上皇又道“这手铳和火铳,还是我大安机密,朕倒是想让朝中所有人都知道朕孙女的厉害,可为了保密,不能说。朕也很为难啊。”

        重臣们“……”qaq

        太上皇又道“明日早朝朕要宣布立定蓟为皇太女,若有人反对,该如何是好?”

        朱不悔闻弦音而知雅意,立刻就表示“微臣出来支持上皇。”

        孟典手铳在手,心情可太好了“微臣也是。那起子人不知道公主的厉害,为了保密又不能说,那微臣就在别的方面夸公主!”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太上皇顿时点头“好!有诸位相助,朕就放心了。”

        等他们走出宫,才后知后觉起来,等等,怎么感觉好像又被太上皇套路了呢。

        他说了这么多,最后他们居然还一个两个都表示要主动替定蓟公主说话。

        就离谱。

        第二日太上皇果然如约宣布了这等大事。要说最受打击的,那当然是二皇子。

        二皇子最近的日子不好过啊,屡屡受挫,能够支持他的父皇又病了,出都出不来。父子俩还没见上一面,祖父也不让见。

        二皇子心里一肚子鬼主意,在阿姐的绝对实力面前,全都是纸老虎。

        他颓丧,无力,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机会——皇后和离出宫。他在心里呐喊啊我机会来了!

        结果阿姐还是暂代朝政。

        又好不容易等到了祖父将阿姐过继给大伯,阿姐彻底没了立身之本。

        结果没多久,祖父就将大伯追封为皇帝,阿姐还是暂代朝政。

        二皇子都差点认命了。他心想,应该再没有什么更离谱的事了吧。结果今天就来了,祖父亲自宣布,要立阿姐为皇太女。

        致命一击。几乎让他当场崩溃。

        他不可思议地看向祖父,只见祖父一门心思望着诸葛盈,眼里都是慈爱。

        二皇子???

        苍天也太不公平了吧。凭什么阿姐拥有的东西这么多,他拥有的却这么少?

        好,既然他得不到皇位,那谁也别想好过!他就不信了,朝中大臣又不是眼瞎心盲了,祖父倒是打的好主意,倒要看其他人买不买账才是!

        他立刻用眼神看向孔漫。

        呵,虽然孔漫如今是不跟他了。可孔漫的性子他最了解,这个人就是口口声声、张嘴闭嘴礼义廉耻的,若让一个女子上位,岂不是和他们孔家什么阴阳天地之道不符合了?他肯定会出来说话的!

        孔漫……一声不吭。

        开玩笑,他之前才得罪过太上皇和定蓟公主。还是定蓟公主为他说了好话,他才免于一罪的。他又不是真的傻,就算不能知恩图报,至少不能恩将仇报吧!

        再说了,现在没一个人说话,“枪打出头鸟”的教训,他是吃够了的。

        二皇子???孔漫,你倒是说句话啊,我知道你有意见,你说啊!

        孔漫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冷艳高贵,一声不吭。

        二皇子没奈何,只能又看向其他臣子。他就不信了,偌大一个朝堂,她诸葛盈还能一手遮天不成?

        不仅二皇子在等着人提意见,就连诸葛盈也在等着。她还是相信会有不少人针对她女子的身份说事的。

        没过多久,一位礼部官员果然出列了“启禀上皇,立皇太女是何等大事。定蓟公主虽然能力非凡,可也是女子。女子终究要嫁人,此后江山岂非旁落?”

        还不等太上皇说话,朱不悔就要跳出来。谁知道,孔漫居然比他还快了一步。可恶!

        孔漫出列了“公主何等身份,是宣明皇帝的女儿,若为皇太女,自然是招赘皇夫,岂会嫁人。周大人所言,实在叫人匪夷所思。”

        众人“……”

        更叫人匪夷所思的分明是你孔大人好么?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么?孔大人,你要是被太上皇和公主控制了,你就眨眨眼?

        孔漫当然没被控制,他本来是想明哲保身,什么话也不说的谁知道这出头鸟居然是自己礼部的人。他娘的!他一说话,就代表了礼部说话,别人还以为是他孔漫孔尚书给的意思呢!

        别叫定蓟公主给误会了啊!

        本来嘛。他就算不明着支持公主,也不想反对公主啊。今日完全就是被礼部那假货被逼出来的!

        别说是其他人了,就连诸葛盈也听的一愣一愣的。今儿太阳是打西边升起了么,孔大人怎么会这般一反常态?

        不过,太上皇还是很满意的“孔大人所言不差。朕立的太女,自然是招赘的。”

        那拿女子嫁人来反对,自然就是无稽之谈了。

        那礼部官员只能悻悻退下。

        不只是他,后面又有一些人针对公主女子身份说事“若是叫北翟和西凉知道我大安是女子主事,岂非丢了大国体面?”

        太上皇“大国体面,是文臣的风骨和将士的英勇换来的。是皇太子,还是皇太女,与这些毫无关系。”

        又有人说“祖宗规矩一向是立太子,从无立太女一说。”

        太上皇“祖宗可没有这么说过,只是从前都只有太子。”

        那人乘胜追击“既然从前都是只要太子,缘何忽然改变,岂不贻笑大方?”

        太上皇“既然从前都是皇帝驾崩,才有下一任皇帝,缘何朕还未驾崩,皇帝就继位了?要不朕死了算了?”

        太上皇眼神阴狠,吓得那人不敢再说话。是啊,都是祖宗规矩,这岂不是在替陛下说话,让太上皇趁早死了算了?

        咦惹,这么一追究,就连今上的皇位也来的不正了。

        太上皇一个人舌战群儒,无人能敌。他时不时还能给诸葛盈一个眼神,示意她安心。诸葛盈心里一阵感动。

        二皇子彻底颓了,再没有争的可能了。二皇子派原地散伙,自然也没有人出来说话。

        渐渐的、不少人发现,那些重臣们,就没有一个反对的,甚至朱不悔、周霜,还出来表示赞同,夸赞定蓟公主入朝以来的功劳。

        啊这?

        这也就罢了,就连许多老臣也出言支持定蓟公主,有的就算是不支持,可也起码不反对。

        诸葛盈心里清楚,他们都是看了宣明皇帝的情面。

        这些人,大多数是宣明皇帝的老师或追随他的臣子。宣明皇帝的德性能力自不用多说,他这辈子都是太子,始终没有活着坐上皇位,这些臣子没有一个不替他委屈抱憾的。

        已经过了十八年,他们依然深深地怀念宣明皇帝。

        在他们看来,虽然定蓟公主出生时,宣明就不在了,肯定没有多少感情。可不管她心里是否真的对大伯好,只要她有这么个名分在,她就必须永远对宣明毕恭毕敬的。宣明也就有后了,这一脉不会断绝,就永远有香火供奉。

        诶嘿,真不错!还是太上皇想着我们这些老臣的心情。

        而且定蓟公主是宣明皇帝好友陆晚亭所生,大概也受了母亲影响,对宣明皇帝肯定很敬重的。

        再说了,太上皇有句话说的没错,她的确是同龄人中无人能出其右。颇有当年宣明太子之风。

        宣明太子还是根正苗红,自小众星捧月呢,公主完全是半路出家,都能有如今的成就,这当然算得上天资非凡了!

        与其看陛下的两个儿子上位,还不如看宣明的女儿上位呢!

        就要宣明!就要宣明!

        皇帝的一些心腹、还有一些没有历经两朝的新臣子这才发现,什么假太子党、二皇子党、平郡王造反派,什么定蓟公主党,这些都比不过“宣明太子党”!

        宣明太子党,那就是不管宣明死了多久,都有人记着他,为他的女儿摇旗呐喊那种!

        太上皇后面压根都不用自己说话了,但凡有个反对的,自有老臣和重臣替他说话。

        诸葛盈看着这一幕,也是深有感触。她这都是托了宣明皇帝的福。他们这些老臣,能给她一个新瓜蛋子什么脸面?完全就是看在她父皇的脸面上。

        她更觉得愧疚了。她的生父害死了她父皇。可她父皇,如今还在给她庇护。

        而且这些,都是祖父,给她谋来的。

        但凡新臣说点什么,老臣就怼了上去,一副为了宣明皇帝的女儿冲锋陷阵的样子,看得人都害怕。

        说好的女子不能登高位呢?

        为了一个死去的宣明,你们疯了?

        太上皇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之前一个老臣说宣明太子当年如何如何优秀,他就反应过来了。是了,这帮子老臣,皇帝是看不顺眼的,毕竟都是他长兄当年用顺手的臣子。

        可如今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他们的能量可不容小觑啊,尤其是有些是文学大家,随便写点诗就在士林里疯传。若是能将他们拉拢到定蓟的阵营里,就更好了。

        所以,其实太上皇走一步算十步。他早在当时过继的时候,就想到了今日了。

        皇帝的心腹们几乎要绝望了。这些反骨仔,平日里陛下好好的时候,你们倒是会藏。现在陛下一生病,太上皇主事,你们就都开始揭开起义了。

        天哪,要是陛下病好了,一回来看,朝堂上的皇太女都立好了,还是宣明皇帝的女儿,他岂不是又要气到吐血?

        他们这些新臣又有什么好果子吃?

        怨只怨,当年陛下没看出这些人来!

        可如今他们却不能说,为何陛下还在,不立他的孩子,反而要立已故宣明皇帝的孩子。之前孔漫已经“以身试法”,告诉了大家答案一扯到这个,太上皇就会说起“皇孙”,一说“皇孙”,那就是“朕还没死呢”。

        谁敢背上诅咒太上皇的罪名啊?那可是全家问斩啊!

        朝臣们说不通,最后还是少数服从多数,不少人也觉得多数说的有道理。定蓟公主的确能力不俗,除了她,还有谁呢?

        如果她不能上位,以她今时今日的势力,到时候背后算计上位的人怎么办?大安内乱,那他们全都是罪人,都对不住百姓!

        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

        太上皇心满意足道“明日便行册封大典。”

        一锤定音。

        不需要过问皇帝的意见。他是他爹,他做主。有了孙女,他眼里是真的没有皇帝这号人了。若说有,那也是想送他上西天的那种有。

        下了朝,诸葛盈跟着太上皇一起回青雀台。

        她眼里带笑“祖父怎么有这样的主意,都不和我说一声?”

        倒是怪叫她不好意思的。一点准备也没有。

        太上皇则笑道“作为你的生辰礼物,欢不欢喜?”

        若是提前说了,自然也没了这份惊喜了。也不枉他提前布置许多。连同明日的册封大典也一样,他背地里着龙泉卫和其他部门筹备有一段时日了。

        否则的话,一般来说,从宣布立太子,到最后册封大典,都得要个半个月准备。

        好在太上皇服务周到,全都准备好了。只等他心爱的孙女上位。

        诸葛盈就笑盈盈的,这时候终于有了十六岁少女的天真可爱,不像是平时一样端着了。“欢喜,高兴。祖父,这是我今年收到最好的礼物了。”

        一个皇太女之位,背后倾注了不知道多少人之力,尤其是祖父的付出,她都铭记在心。

        对于阿娘而言,他或许不是一个多好的公爹,毕竟把她嫁给了诸葛晟;可对她,太上皇的确是十分尽心了。

        见诸葛盈高兴得和普通女孩子差不多的情态,太上皇心里也很高兴。送礼物嘛,总是收礼的人满意,送礼的人都会格外受用的。

        诸葛盈今日既吃到了祖父亲手下厨做的长寿面,又被他宣布立为皇太女,可谓什么都得到了。

        她真的很感谢祖父。太上皇亲自下厨,大概除了他的家人外,再没有这样的口福了吧。

        诸葛盈又问“立我为皇太女这事,可要告知一声叔叔?”

        她说的“叔叔”,自然就是诸葛晟了。

        嘿,有这等好消息,怎么能不通知一下他老人家啊。

        太上皇一看孙女眼中的狡黠,就知道她是什么意思,登时就笑了“明儿他自然就知道了。”

        诸葛盈没经历过,不知道太子册封大典有多正式。届时礼乐声,阖宫可闻。

        如今宫里头,除了清正殿封锁消息外,其他宫里也都得知了定蓟公主被封为皇太女一事,且明日就是册封大典了。

        郦嫔是老实人,也知道自己的儿子不给力,就算强行扶上去,也是害人害己的。哥哥郦侍郎也一样这么想,所以他们对三皇子的要求一向很低,别惹事生非、违法乱罪就是了。

        至于能有多大的出息,不强求。

        她便让三皇子去给诸葛盈送礼庆贺“你和你阿姐虽说不算是一个父亲的孩子了,但到底有姐弟关系。不求多么亲近,别疏远了就是。”

        三皇子狠狠一点头。今日阿姐上位,总是比二哥上位要好的。他又悄声道“母妃,若是父皇知晓了,还不知道如何生气呢。”

        他们自从父皇生病后,都没有见过他本人,只知道清正殿的药物不断。

        郦嫔就笑“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陛下就算不甘心,也没用了。”

        如今很显然就是太上皇主事,他有意推定蓟公主上位,定蓟公主又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自然不可能再改变。

        是,你诸葛晟再不乐意又能如何。皇位就是落在了你大哥的后嗣手中,落不到你手中了。

        郦嫔当年也见过宣明太子的,钦佩他的风仪。他倒是命不好,最后皇位轮到了陛下来坐。

        定蓟公主生辰这日,太上皇宣布要立她为皇太女,这件事立刻就席卷了燕京。众人皆叹,有赞同,有不赞同的。

        好在太上皇早派了人从中引导舆论就连朝中最英明神武的几位重臣们都同意定蓟公主上位,你们有什么好不同意的?

        再说了,除却定蓟公主外,还能是谁,还有谁配?

        定蓟公主还是宣明太子的女儿呢。当年宣明太子有多好,大家都知道的。

        老百姓对定蓟公主的印象本身就好,她虽是女子,但也是最厉害的女子,也不输给兄弟们什么。

        虽说有了这意外之喜,可本身答应阿娘的,自然还是要去的。

        诸葛盈就和太上皇提了这事,说晚上要去靖远伯府过生辰。

        太上皇也不吃味,中午他已经和孙女一道用过膳了。

        诸葛盈又说“晚上还请了一些友人一道来,可能今晚不回来了。明日早朝前回来。”

        太上皇登时就“……”

        他不知道怎么的,就想到了之前诸葛盈说曹宣也是她的友人,该不会是那种友人吧。

        “是男是女?”

        诸葛盈似乎有些明白过来他的意思了,无奈道“都是我崇文书院的同窗。”

        哦,崇文书院啊,那就都是和孙女一样的女孩子了。太上皇放心地点了点头“尽情去玩。”

        唉,好久没养过女孩子了,总是操心这个操心那个的。从前宣明在外,和朋友过夜不回来,他也没有担心那么多。

        他的女儿,倒是不一样。他没法不担心啊,阿盈这么漂亮,这么年轻,万一有些好色之徒不识好歹,要占她便宜呢!

        这时候他倒是忘记了之前配给定蓟的几个暗卫了。

        诸葛盈下午仍处理政事,就算是升职加薪,那也得干活啊。她给自己的定义很明确,不管是给自己家打工,还是给天下百姓打工,总之,打工人打工魂,生辰日也得打工。

        看得太上皇都有些心疼,主动要接过去,让她今日过生好松快一些。

        诸葛盈却不想这般,她振振有词道“一日懈怠,日后就总想着懈怠了。我刚刚才被祖父立为皇太女,正是众矢之的,处处都被人盯着。我知道您为我这事辛劳不少,总不好前功尽弃了。”

        诸葛盈这么一说,太上皇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害,他是没有想到那么多。不过,“怎么就前功尽弃了!朕下的决议,内阁也都通过了,谁还能阻止不成?”

        诸葛盈是真这么想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她既然挑下了皇太女的担子,自然要以身作则,怎么能因私废公呢。

        诸葛盈处理完政事,赶在申时正去了靖远伯府。

        陆家此时张灯结彩,今日既是中秋团圆的好日子,又是外甥女的生辰。陆晚亭、陆晚峤和夫人都想着好好给她过一过。

        诸葛盈一去,就被陆晚亭拉了去,给她梳妆打扮“你这孩子,平日里忙,也不在乎这个。今日可不许,阿娘将你生的这般好,就该漂漂亮亮的。”

        诸葛盈也有意在生辰之日喜庆喜庆,由得阿娘打扮。

        “您年轻的时候爱打扮么?”

        陆晚亭听得女儿这么问,不由愣了愣。她在豆蔻之年,也是不太爱打扮的,将门女,总是畅想着仗剑天涯的江湖梦。

        可后面和裴初骤有了感情,也有了少女心态,今日梳什么发髻,明日戴哪个样式的耳环,都有讲究。

        恨不能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

        可裴初骤往往不要她费尽心思打扮,觉得她不管怎么样都很好。

        她笑了笑“也爱打扮。好在生了个女儿,也好将你打扮一二。”

        诸葛盈却知道这是她心里的遗憾。因为她在十五岁之后才回到了她身边,她们母女之间错失了太多年。

        她又忍不住开玩笑“谢山长上次给我和文汐打扮的时候也这么说,她膝下没有女儿,连个孙女也没有。便有意打扮我们两个学生,后面果然十分满意。”她想起来就笑,“她那孙子裴熹,还有些吃味呢。”

        实则裴熹不是吃味,而是觉得祖母太过偏心眼,怎么就这么偏爱女孩子呢,甚至在他小时候还当他是女娃娃打扮过。可恶〃>皿<。

        陆晚亭也笑了。她还想起了前些日子裴家也去重新给裴初骤上了坟。

        毕竟当年的真相揭开,水落石出,也该告祭亡人一番。

        陆晚亭真的觉得现在的日子很好,她出宫后不久,就去了一趟裴初骤的坟墓前。她知道里面只有裴初骤的部分尸骨,并不是完整的。当年那场战役何其惨烈。

        她的父亲靖远侯拼死,也只带回了这些尸骨。

        她未嫁之时,也时常去裴初骤的坟前看他,与他说说话。宣明葬在皇陵里,倒是轻易去不得了。

        嫁入深宫多年,再无出宫机会,即便能出,也是众目睽睽。她已许多年未来看他,也不知他是否记仇了。

        后来得知真相,她又去了一趟他坟前,絮絮叨叨了好久,若他还能与她说话的话,该会嫌她啰嗦了吧。

        这些心事,却不必与女儿说的。

        梳妆完,再换了一条紫色的留仙裙,褶皱颇为繁丽,诸葛盈穿上正正好,很显气质。

        陆晚亭又给了诸葛盈一本书“这是当年宣明与裴初骤一起写的,他们起了个名字,叫什么《政事疏要》。你拿去看看吧。”

        诸葛盈就知道,这本书才是阿娘真正送她的礼物,而不是那留仙裙。

        阿娘真是送到了她心坎上了。她急忙翻开几页,见里面大多是诸葛商处理什么什么事,如何与裴初骤分析,二人最后商定怎么做,结果如何,以及反思。

        这样的记录,远比诸葛盈自己去六部的文书一一翻阅要方便得多,更别提还记载了这两位当世英杰的心得体会。

        诸葛盈高兴道“阿娘,我很喜欢!”

        这对她太有用了。

        陆晚亭也是这般想的。原本她留着旧人的书,却是无用的,只是拿来缅怀,倒不如给了阿盈,她如今担子重,她帮不了什么,能帮一点是一点吧。

        她似乎又想起了他们写这本书的初衷,只是为了偷懒。宣明是太子,多年后肯定是皇帝,他的孩子肯定就是太子,他就想偷个懒,早些将位置传给孩子,那孩子必然是要面面俱到啊——看看父皇和你裴叔叔当年写的书,包你速成!

        这本书最后到了陆晚亭的手中。成了她一份纪念。

        诸葛盈当然知道旧物对陆晚亭的重要性,她保证道“阿娘,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父皇和裴叔叔的这本书。”

        是了,宣明是她父皇。父亲的书留给女儿,岂不是正正好么?

        母女两个一同出去,陆银兰高兴极了“阿盈!你好漂亮!”

        她送了诸葛盈一把小匕首,用来防身的。诸葛盈也笑纳了。

        不多时,孟雾芙也带着诸位同窗一起来了。

        她们都还好,作为诸葛盈的表姐妹,时不时还能见上她。可其他人,也有许久没见着定蓟公主了。

        如今公主的身价更加不同,明日就正式册封为皇太女了。

        本来嘛,今日是中秋佳节,不少人家是有心留女儿在家团聚的,拼着得罪一把公主也要留,可一听今日朝堂上发生的大事,要请女儿去过生日的公主马上要更进一步,做皇太女了,立刻就改了主意去去去,和公主打好交道呀!

        不管怎么说,今日来了不少鲜活的女孩子们,个个生机勃勃。看来最近崇文书院的变化真是很大,离不开谢山长和夫子们的操劳。

        时务斋的与诸葛盈更熟悉,全斋人都来了。经义斋来的就没有那么多,可也来了二十多个。

        四十多个女孩子聚在一处,好在靖远伯夫人早就安排好了宴席,好吃好喝地供着这群女孩子们。

        诸葛盈大为感动,她在现代就是社牛,最有领导力,推杯换盏,好不快活。最后道“感谢诸位今日来贺我寿辰,我真的很开心。也祝诸位前程似锦,如意顺遂!”

        她们一听公主仍是口称“我”,而非“本宫”,就知道公主待她们还是从前那个公主。这就已经足够了。

        今日是真的开心呀,同窗都聚在一处,快快活活地玩,不必惦记着家里人的叮嘱,不必想着学这么多有什么用,还要嫁人,不必想着和姐妹们争抢婚事。

        只在这一刻,这一时,她们很快乐。

        “也祝公主前程似锦,如意顺遂!”

        “前程似锦,如意顺遂!”

        那时候举杯的她们并不知道,公主是真的祝她们“前程似锦”,她真的在给她们铺一条锦绣前程路。

        与男子一样的,青云路。

        诸葛盈这一日收到了许多礼物,和女孩子们亲近,更让她豪情万丈,深觉自己责任深重,她来到大安立下的愿望,她没有一刻忘记过。

        男女同官、男女同堂。

        陆银兰送了她匕首,孟雾芙送了她亲笔画的画,是她们三人一块乘凉的好光景,真是个妙人。沈文汐送了她一份建议书,她知道她最近在操劳大同医学院的事,也知道她在烦恼报名的女孩子少,她冥思苦想了数日,给她写了这么一份建议书。诸葛盈看了,也觉实用。

        还有,阿竹、飞飞二人,也掏了银子,给她这个主子买了明楼的点心。

        诸葛盈觉得自己真的太幸福了,泡在蜜罐里大概就是这样的滋味了吧。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了她的脸颊上。莹润的脸,秀美的眉眼,嘴角微微翘着,十六岁的生辰,她真的很开心。枕边是兔儿灯样的发簪,明儿起来要戴的。

        与此同时。曹宣也在窗前,他并没有入睡,而是想着今日生辰的姑娘。她今日一定很开心吧。

        皇太女殿下。

        他目光落在兔儿灯上,神色一柔。

        第二日,诸葛盈果然提前赶回了宫中,换上了朝服。

        正常早朝结束之后。

        册封大典即将开始。

        文武百官齐聚,没有一个敢缺席的,由周霜和英国公率领,分而列在文楼和武楼上,一者面西而立,一者面东而立。

        礼部官员昨日晚上将册封皇太女诏书提前安奉在奉天殿的诏案上。册宝亭却是临时设立的,其中匣盝内有太女册宝,此时取出并安置在殿内的宝案上。

        此后,奉迎、送去册宝等,皆有条不紊。

        太上皇难得地穿了天子衮冕,很是给孙女颜面。

        仪仗旌旗招展中,身着冕服的皇太女诸葛盈前往就位。

        百官转移位置,前往奉天殿观看。

        诸葛盈很难得地看见太上皇不是穿常服,而是天子服饰,眼前一亮。可太上皇也是第一次见诸葛盈穿冕服,心里颇为满意。

        诸葛盈行跪礼之后,宣制官道“今册太上皇长孙女、宣明皇帝女诸葛盈为皇太女!”

        她昨日下午已经提前学过规矩,知道流程,于是俯身跪拜太上皇,向太上皇行礼。太上皇唤起平身。

        本该也要去给皇帝行礼的,可太上皇说皇帝病重不好相扰,加上他又不是皇太女的父亲,只是皇叔,没必要去拜,礼部便作罢了。

        诸葛盈还正合心意呢。

        接下来,她毕恭毕敬地接迎册宝和诏书,再叩拜太上皇。1

        奉天殿这边的仪式结束,诸葛盈本该往长央宫去叩谢陆皇后多年生养之恩,可如今中宫不在,这一步也可以省去。

        于是诸葛盈直接往东宫去,百官皆向她进庆贺表笺,并向她行礼。

        平常时候官员见到太女,自然只需要叩拜,可今日册封大典礼仪最重。

        随着礼官唱和,百官皆跪,口称“微臣恭贺皇太女荣膺册宝。”

        百官齐声,诸葛盈很难不心生澎湃之意。

        唤起他们平身,她知道,这些人里面,有对她期待的英国公、朱不悔,也有因宣明皇帝对她支持的老臣,也有对她不甚服气的人。

        她暗下决心,我一定会做一个好的皇太女,绝不负你们的期望。

        总有一日,她要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谁说少女只懂得闲游相思白日梦,有个天下生长在她们心中。”2


  (https://www.23xsww.net/book/52508/52508943/29207787.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