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神劫降临 > 第六十一回,心坚志定,尘缘未了怎学仙;

第六十一回,心坚志定,尘缘未了怎学仙;


第六十一回,心坚志定,尘缘未了怎学仙;根拙质劣,凡骨一换即成佛&1t;/p>

        天龙禅师法体迁化,出现传说中的舍利莲花,花光万丈,利益人天,众人见了自然个个赞佩不置。这些禅僧虽然法力低微,但是所读佛典却非常多,故而对于这舍利花他们从前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是佛典有所记载,倒也不是特别稀奇,都按部就班地在虚籁上人的引领下对那庄严的舍利花和师尊形象进行顶礼膜拜。但崆峒派这些年轻剑侠,因为长期山居,平日所学皆是道法丹经,对于佛门之事所知甚少,见到这等庄严无比的舍利花,都个个心向往之,心底处一种仰慕之情沛然而生。&1t;/p>

        同时个个心存疑问,又都不愿说出来,以免见笑方家,玄鹤子素来爽快,便直言不讳地问道:“如此庄严美妙的舍利莲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虚籁上人能否开示一下,以解我等门外汉的心中疑惑呢?”&1t;/p>

        虚籁上人笑道:“诸位小友是学仙出身,不知这舍利花形成原因也不足为奇。在佛门,只要是修行得道的高僧都有舍利,基本上分为舍利花和舍利子、舍利骨三种形态,释迦牟尼佛的舍利至今存世的便是后两种舍利子和舍利骨。这三种形态的舍利都是随着每个高僧的修行时的心念而成,舍利子属于颗粒状,颜色以白色居多,另有黑色和红色,每种颜色代表着六波罗蜜不同方面修行的成果,诸如慈悲济世,讲经说法的功德幻化的舍利子为白色,黑色代表戒行精严等等。舍利骨,与舍利子一样,火化时未烧尽,烧不掉的骨状结晶体,也是形状不一,其形成也需要诸多方面的修行成果。至于这舍利花,凡僧未见过神僧的舍利花,便认为就是舍利骨中依附的花状物,并且说是修行人平日傲慢便会形成舍利花,其实这种说法实为大谬。&1t;/p>

        “舍利子和舍利骨都是修行得道的象征,为何舍利花就成了平日操行污点的象征了。舍利花的形成也是根据修行得道者的心念而显示的庄严景象,为了更好的宣示佛法,故而这些高僧便在临终时将心念集中,观想阿弥陀佛佛国净土境界,在遗体迁化时,那七宝池莲花便作为一种光体形式出现,凡佛门弟子见到都要诚心礼拜。如果诸位还想了解得更详细些,我禅房里有几部高僧大德的经论,不妨借去看看,有益无损。”&1t;/p>

        玄鹤子笑道:“多谢大师开示,原来这佛门还有这许多不可思议的事。今天算是长了见识了。至于看经论的事,他日有机缘一定借去好好看看,只是眼下我本门功夫都没练好,暂无心思旁及佛门经论,还请大师恕罪。”&1t;/p>

        虚籁上人也大方地笑道:“这也是实话,无论学仙学佛,总要一门心思先将本门功夫学好,再学其他,才能增长见闻。闻、思、修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t;/p>

        说完,抬头望望天色,阳乌西沉,明月东升,便接着说道:“天色已晚,诸位要是没有什么要紧事,还请务必留宿一宿,让我们略尽地主之谊。”&1t;/p>

        接着,将手一挥,让其中的一位禅僧通知伙房,连夜准备些素斋,招待这些仗义来援的玄门好友。禅僧领命去了,不到盏茶工夫,各色各样的素斋业已准备妥当。&1t;/p>

        这些素斋色、香、味俱全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每样菜的菜名推陈出新,将佛门典故融入其中,诸如观音杏子汤、罗汉莲花羹、头陀苦芹菜、须弥大米饭、不染红尘藕等等,每一样菜不仅味佳色美,而且经过虚籁上人介绍其中的典故后,让人韵味十足,齿颊留香。&1t;/p>

        本来佛门高僧一般都持有过午不食的戒律,但是也有例外,古代高僧中就有一位曾说过“为了天下苍生,何惜如来一戒”的惊世骇俗之语。本来如来创教就是为了方便众生,设戒也是为了律己律人,其宗旨都是为苍生着想,而不是要弟子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所以当戒律有碍与众生沟通的时候,当随顺众生,而不是让众生随顺佛弟子。&1t;/p>

        虚籁上人并非迂腐之人,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故而才肯暂且将过午不食的戒律抛开,让这些禅僧都来与他们的救命恩人一同享用这素斋。斋席上僧道相谈甚欢,并没有因为各自所学不同而放不开胸怀。第二天,清晨,大云雷寺晨钟敲响时分,七曜剑与虚籁上人辞别后,便各自御剑飞回崆峒,蓑衣道人也回到衡山山腹,大雷音寺重又恢复以往的平静,经声梵咒再次响起,远近山岭的飞鸟走兽想是长久闻经听法,受到度化,故而每日前来寺前听经闻法。&1t;/p>

        这时,虚籁上人刚领着众禅僧做完早课,因为修道年久,上人早已绝粒,故而去清籁上人禅房里等师弟回来,说是有重要的事要交代。于是,清籁上人为了不让师兄久等,急急忙忙用过晨斋,便自斋堂赶来。&1t;/p>

        虚籁上人见清籁上人如伯鱼趋庭般匆匆赶来,看得出师弟对自己这个师兄还是相当尊敬,心里也甚快慰。于是,便命清籁上人褚筠坐在蒲团之上,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说道:“师弟如今前世灵智已开,已经可以记起前世之事,然而功力还没恢复到前世的一半,原因是这凡胎劣质,在俗世中熏染太久,束缚了法力的挥。要恢复功力,而佛门并无成之法,所以师尊生前曾吩咐师弟去昆仑山拜见昆仑派掌门虚元大师,暂且入其门下,用仙家法术打通奇经八脉,然后方可有成。这事,前不久师尊就对昆仑山的松风道长提起过,松风道长当时也肯了,到时候先找到他,通过他引荐到虚元大师门下,虚元大师道法通玄,我想不出几个月的功夫,你就可以恢复以前的功力了。到时候,你是想继续留在昆仑修行,还是回来修行佛法,师尊的意思是一切随缘,没有强求。所以我今日将找你来,就是为了此事。”&1t;/p>

        清籁上人道:“想不到师尊对我如此挂怀,生前遗愿还与我有关,我定然依照师尊所说,去昆仑山寻访松风道长,然后拜入昆仑掌门虚元大师门下,学得仙法将经脉打通,从而找回前世修行的法力。至于法力恢复后,回不回来,要是日前邪魔没来搅扰,我定然还会在虚元大师门下继续进修,但是经过这次以后,方才认识到道长魔高,师兄一人住锡大云雷寺,独立难支,恐怕将来还有邪魔来此,故而我功力恢复之后,会即刻禀明虚元大师,回到寺里助师兄一臂之力。”&1t;/p>

        虚籁上人见师弟如此心念师门,更加欣慰,当下为师弟准备出行时需要之物,虽说昆仑派仙家法宝应有尽有,但是初次拜访,不带些礼物去,显得小器不说,还挺难堪。幸好师尊当年行道时留下的法宝还有些撑得起台面,于是选了件宝相袈裟带去,这袈裟不仅外观华贵,而且其神通妙用更是不可思议,只要施展开来,任是仙凡所用的刀枪斧钺,飞剑法宝都不能破除袈裟所的祥光,但前提是敌方功力不能过天龙禅师的法力。试想纵观仙魔两道,能有几人的法力能过天龙禅师,上次邪魔来扰,虚籁上人本想取来使用,只因事出突然,敌人攻击太过猛烈,自己又要照顾师尊遗体,故而分身不暇,根本没时间去取法宝。&1t;/p>

        这次让师弟清籁上人带去拜访虚元大师,与玄门正宗永修盟好。清籁上人领命即刻自大云雷寺出,一路上栉风沐雨,星夜兼程,不到两天便已飞到昆仑山顶。他因未见过昆仑掌门虚元大师,故而不敢贸然渎扰,便托昆仑派守山门童转交师兄写给松风道长的推荐信,松风道长一见此信,信封中间写道:“松风道友亲启”六个隶书大字,知道是定是让自己推荐清籁上人拜虚元掌门的信笺,便打开信封,只见信上写道:“大云雷寺扫帚僧虚籁敬呈昆仑上仙松风道友足下:昔日云雷寺中一别,于今半年有余矣,如今念起,恍然如昨。曾记否,当日贫僧师尊曾有一事相托?请道友将我师弟清籁引入虚元大师门下,修习贵派玄门仙法打通经脉,恢复前世法力。道友一诺千金,自然不会忘却。我本山寺凡僧,也无甚美贽奉上,特将先师生前法宝宝相袈裟赠予贵派,还望笑纳。云雷寺僧虚籁上。”&1t;/p>

        松风道长看信之时,清籁上人褚筠早将袈裟捧在手中,松风道长读完信,接过一看,果然是件稀世法宝,不仅外观庄严,而且神光熠熠,便毫不客气得收下礼物。携带着袈裟和书信,领着清籁上人便往虚元大师的精舍走去。&1t;/p>

        虚元大师看罢信件和袈裟,便对松风道长说道:“既是你允诺之事,我昆仑派也不可失信于人。”接着手里接过袈裟,对清籁上人褚筠说道:“天龙禅师本是得道高僧,这宝相袈裟可谓贵寺的镇寺之宝,如今割爱转送敝派,这礼物实在太重,君子不夺人所爱,还请收回。至于收徒之事,我已多年不收徒弟,昆仑派上下都知道,况且你前世本有千百年修为,功力不在松风等人之下,只是暂时法力没法迅恢复。又不能让松风失信于人,故而我们倒可以成为方外之友,本来佛道同源,释老一家,有许多禅机玄理,都是相通的。你我经常切磋,我相信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学会敝派的仙法打通经脉,恢复功力。”&1t;/p>

        清籁上人见虚元大师坚持不收自己为徒,而以方外之友的名义传授自己仙法,也只得由他。但听说虚元大师不肯收下宝相袈裟,横刀夺爱,总觉得送出去的礼物又收回来不太好,况且白得昆仑派的恩惠,又于心不安,于是坚持要送与昆仑派,松风道长也只得替掌门收下。&1t;/p>

        &1t;/p>


  (https://www.23xsww.net/book/47/47452/18087794.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