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再造共和 > 第74章 首战锦州(十八)

第74章 首战锦州(十八)


第七十三章战锦州(十八)

        路胜和他的部下都坚信炮火再猛,最后彻底解决战斗的还是离不开步兵,当大规模炮战停歇时,路胜再一次带领部队冲到已经被毁坏严重的前沿,做好出击准备。就在这时,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从阵地后方响起,许多战士回头一看,顿时一片欢呼:“快看!我们的坦克!”

        几十辆战车一字排开,动机出雷鸣般的轰鸣,排气管冒出浓重的黑烟,长长的炮管威武的昂起,这是我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好一副气贯长虹、金戈铁马的现代战争场景,它预示着我军已经完全摆脱了长期以来“小米加步枪”的落后状态,迎头赶上了世界军事技术的先进行列。

        这时营里的命令下来,路胜的连队在一部分坦克的支援下,对配水池立即展开进攻,营里的其他连队随后跟进。解放军的坦克轰隆隆的开过来,炮口喷出一阵阵火焰,一颗颗弹丸准确的砸在配水池坚固的工事上。

        路胜指挥连里的战士分成若干个作战分队,紧紧跟随在坦克后面,向配水池起第一轮进攻,配水池的国民党守军不甘示弱,立即展开全部火力,各种炮弹、子弹密如飞蝗般倾泻而下,地面战斗一开始就异常激烈。

        我军其他的大部分坦克,在地面部队有效牵制配水池敌军火力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向配水池后方冲去。锦州的杜雨明时刻关注着城外各个据点的战斗情况,他的注意力重点集中在配水池方向,当第一轮猛烈的炮火开始时,他就觉得不对,当解放军的坦克部队出现时,他立即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战前他对东北****的装甲部队是有一定了解的,知道****装备有苏式坦克,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在外围的战斗****军竟然使用了装甲部队。

        杜雨明早在1937年就成为国民党军第一个6军装甲兵团的第一任团长。自从任装甲兵团团长开始,他就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为了掌握技术,他穿上工作服,刻苦学习驾驶和修理,常常钻到车底下修底盘;他还把新现的问题,随时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如:战车和步兵联合战斗如何协同;单车与群车之间的配合;战车射击和伪装;战车与炮兵协同等问题。杜雨明善于学习,做到不耻下问,深入探索,终于由外行变成内行,逐渐系统地掌握了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指挥要领。在他的带领下,全师官兵钻研技术蔚然成风,形成了练兵高潮。

        当时,国民党随军记者评论说:“他虽非机械专科出身而钻研机械知识,极有心得。治军之暇,仍手不释卷,将来学问之造诣,兴事之成功,无可限量矣。”

        可以说杜雨明是国内少有的对装甲作战研究较深的将领,他深知对付装甲部队最有效的就是“以装甲对装甲”,因此他早已在锦州准备了一支装甲部队,眼见对手出动坦克,立即命令出击,于是在锦州城外,一场规模不大但影响深远的坦克战上演了。

        国民党方面装备的主要是美制m4“谢尔曼”中型坦克,共产党方面装备的是苏式T-34/85中型坦克,这两款坦克都是二战中鼎鼎大名的主战坦克,历经各种不同战场的考验,立下累累战功,充分证明了其优秀的设计和强悍的战斗力,甚至在战场上成为胜利的象征,可谓名副其实,在欧洲战场和苏德战场,曾经无数次击败令人生畏的德式坦克,现在在中国战场狭路相逢,谁将最终笑到最后,还是先看一下它们的各自特点。

        美国的m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后期的著名坦克,也是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总生产量达到了49234辆,在二战后期的坦克战中,m4坦克挥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战车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性能参数是:

        战斗全重  3365okg  ,车长  7.54m  ,车宽  3.om  ,车高  2.97m  ,最大度公路/越野:42/n.a.  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m  ,乘员  5人火力装备  76mm  gun  ,弹药  76mm:71;  7.62mm:625o,装甲  13-178mm  ,爬坡度  31度,过直墙高  o.61m  。

        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m3式75mm火炮,可以射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在m4系列的各种改进型车上,共装有4种不同型号的动机,变箱为机械式,行动部分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分为3组,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

        谢尔曼的长处在于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用途广泛。有的在炮塔上加装6o管4.5英寸火箭射器;有的加装喷火器成为喷火坦克。还有的将其主炮改为1o5毫米榴弹炮,加强软杀伤能力。大战后期则以生产装备76毫米长身管高初主炮的m4a3为主。而其主要缺点是火力、装甲防御力与德、苏著名中型坦克相比,有相当的差距。它的汽油动机周围装甲防护尤其不足,和德军对手对垒时极易中弹起火。因此美军给它起了个外号——“Ronson”,一种名牌打火机。

        m4的火力虽略显不足,但它的坚固,可靠和耐久性却享誉军界。在整个大战期间,m4成为美军坦克力量的骨干。由于美军不象德军和苏军那样装备了重型坦克,m4有时也得权充重型坦克使用,尽管它并不能完全胜任这个角色。m4谢尔曼并不是二战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装备数量加上蒙哥马利、巴顿等名将精明的运用,使它在盟军的武器装备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巴顿将军指挥下的美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就是m4坦克,它们在诺曼底登6以后的历次战斗中挥了重大的作用,

        ?T-34-85中型坦克是苏联3o年代末在T-32坦克基础上改进展的一代中型主战坦克。其主要性能参数是:

        其重量达到32吨,这是一种中型坦克,共生产1768o辆。T-34-85是苏联为了对抗德国的黑豹坦克而专门研制的。但是其性能已经越了黑豹。达到了T-34系列的完美境界。它装备9Rm型号的通讯设备。

        一门85mm  gun  Zis-s-53火炮和两挺  7.62mm  dTm  mg  机枪,备弹56。5个前进档1个倒退档,跨越o.8米垂直的障碍只要4分1秒,2.5米的沟壑。V-2-34m型号的动机,功率52o马力,最大度为55千米/小时。其装甲最厚处9omm,设计故意设计出倾斜度,被击中时能产生滑弹效应。车体和炮塔侧面装有扶手,可搭乘步兵。

        T-34坦克无论在装甲、火力还是动力方面都堪称均衡。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国的3、4型坦克相当,但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装甲厚度6o毫米,侧面也是45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斜面装甲有两点好处,先炮弹击中后容易弹开(即“跳弹“),威力大减;其次根据三角原理,一枚水平射来的炮弹,击中斜面装甲以后,需要穿过的钢板厚度相当于三角型的斜边,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9o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这样的正面装甲,直接导致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oo米距离上都无法穿透。

        T34坦克作为苏联在二战中的主力坦克,在数据上的性能与在实战中的性能优越起了一定作用。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坦克操作简单,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从没有学习过坦克驾驶的农民可以在几天内学习怎样驾驶T34。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城市内的工厂里的工人正在努力的制造T34坦克,每当纳粹的军队开来时,坦克修理厂的工人就驾驶T34坦克与纳粹军队作战。

        T34坦克也存在明显缺陷,主要是没有全部配备车际无线电联络设备,一般是几辆T-34中只有一辆指挥坦克拥有无线电设备,坦克之间联络还依靠旗语。因此协同作战能力较差,当编队行进作战时难以充分挥坦克的优异性能,特别是遭遇突情况时应变能力差。后期随着T-34/85坦克无线通讯设备的改善(同时增加一名无线电通讯员),这个弱点才逐步改观。

        (本章完)


  (https://www.23xsww.net/book/45/45124/17350780.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